本网讯(记者 谢晴雨 通讯员 赵武 杨荣乐)4月24日,记者从淮南市人民检察院获悉,2024年以来,淮南市检察机关主动落实“一案四查”,打破业务条线壁垒,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案组,以专业办案团队强化综合司法保护,依法严惩侵犯知产犯罪,起诉了9件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能源等科技创新密集型重点领域案件。
在市属辖区内部,淮南市检察机关依托“府检联动”机制,与法院、公安、市场监管局等7家单位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通过行刑衔接会商会,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优势互补。用好“两法衔接”平台,完善“两法衔接”配套措施,对依法不起诉的9件知识产权案件,及时向行政机关移送行政处罚线索,保障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避免了“不刑不罚”现象,对需要督促行政执法部门改进完善工作的,及时发出检察建议,助力从源头上减少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发生。开展“检护知产”专项行动。选派检察官开展进企业百日体悟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检企合作,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精准化检察服务。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淮南市谢家集区人民检察院、八公山区人民检察院、田家庵区人民检察院分别在各自辖区工业园区内设立“法律服务站”,为园区内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精细化法律服务,引导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打通外部协作通道。积极融入长三角知识产权检察跨区域资源共享、高效联动、协同保护机制,提升跨区域知识产权检察履职质效。在办理发生在常州市的一起涉企知识产权案件时,主动与江苏等地检察机关、市场监督管理局沟通协作,创新办案方式,跨区域提出《检察意见书》,确保有效衔接,形成共治合力。组织知识产权保护公、检、法、律同堂培训,凝聚共识合力,推动知识产权综合履职。组织检察干警到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跟班学习,学理念学思路学方法。积极参与长三角检察协作活动,不断加强工作交流,共同研讨知识产权保护新问题、新挑战,形成联动、共振效应,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效能。
目前,淮南市检察机关正充分借助域内外合力,推进“知检合一”工作品牌 建设,以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公诉+公益诉讼”一体化融合履职模式,创新办理各类涉知识产权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