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合”力护“新” 合肥公安构建保护知识产权生态体系
来源:​记者 李斐 通讯员 汪佳影 阅读量:10000 2025-04-24 21:26:53

为了保护一颗“好种子”,公安机关花了多大的气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个优良品种的诞生,过程漫长,凝聚着育种者扎根土地的心血,离不开育种单位长期的科研投入。市场上频频出现的三无种子(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无国家审批文号),不仅扰乱了种业市场经营秩序,也挫伤了育种单位和企业原始创新积极性。

法治是种业创新与振兴的“铠甲”。为了把案件办扎实,合肥公安食药环知森部门的民警翻阅大量法律条文和判决案例,多次赴被侵权企业进行学习,还分别委托了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多个权威部门,对稻种的同一性、是否构成“不为公众知悉”等进行鉴定,最终对案件定性和宣判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中种种举措,既为品种权人提供有力保护,又有效规范种业市场,一粒种子伤“芯”被抚平的故事,折射出合肥公安对种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合肥市公安局围绕省城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的目标,通过“主动警务”“联合执法”“数据赋能”三重保护,全方位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生态体系,有力维护法治化营商环境。2023年以来,合肥市公安局食药环知森支队连续2年获评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主动靠前服务 构建“哨站”集群

位于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盾量子),是一家致力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研发应用的高科技上市企业,拥有多项核心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时常会面临知识产权保护困境。

如何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国盾量子找到“老朋友”——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支招。

2023年9月以来,高新分局主动与国盾量子开展 “警企共建”活动,聚焦知识产权保护、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等方面,建立日常联系、会商办理、快速受案等工作机制,点对点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在国盾量子副总裁周雷看来,这些实招让企业更好地腾出手来,把精力聚焦在技术攻关和主营业务上。

坚持警务前置,打造服务矩阵。近年来,合肥公安持续优化涉企工作机制,推行服务企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指导县区公安机关设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警务联络室,推动全市109个公安派出所和143个市场监管所同步设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络员,专门受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诉求。

今年1月,高新分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互联网上售卖的一款产品与辖区某科技企业研究成果十分相似。经调查发现,卖家是该企业的离职员工。民警通过以案释法开展教育,成功劝说对方删除图纸,同时指导企业建立保护制度,消除隐患。

“只有做到预防在前、打击在前,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陶涛说。

聚焦具有科创特色的“专精特新”、驰名商标、“独角兽”“瞪羚”企业,合肥公安持续强化警企联动协作,在全市183家企业一对一设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警务联络员,联合市场监督部门、检法机关在重点企业(园区)建立6家商业秘密协同保护指导站,通过定期通报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受理企业举报投诉,帮助解决商业秘密保护难题;与76家重点企业签订警企合作协议,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企业主动防范和依法维权能力。

据统计,2022年以来,合肥公安先后破获355起注册商标被侵权案件,涉案价值5.8亿余元。

汇聚多方合力 构建共治格局

“护企”不仅体现在为企业提供有效法律服务、满足企业法治需求,更体现在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上。

安徽某种业公司是国内知名种业公司,拥有成熟的种子研发科研体系,对研发成果有一套完善的保护措施。“某优822”稻种是该公司科研团队历经8年研发出的新品种杂交稻种,研发过程中使用的稻种母本培育技术和遗传信息为公司核心秘密,未对外公布过,且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2022年4月,该种业公司制种合作方邓某某等人违反保密协议,私自截留稻种亲本并非法组织种植,将产出的稻种交由另一家公司更换品牌包装后销售牟利,对外销售共计11.38万斤,严重侵犯了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由于案情复杂,市场监管部门接到举报线索后,随即商请公安机关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了解涉案品种稻种研发上市流程、核心商业秘密内容及载体、制种方式等,组织技术专家开展稻种培育技术信息鉴定,完成了从取证、固证,到立案、起诉一系列流程。该案获评2023年度全国食药侦系统十大精品案例,经验做法被收录至公安部《食药环和知识产权领域犯罪典型案例汇编》。

“特定地域独有的种质资源,不仅具有很大的科研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据侦办此案的肥西县公安局食药环知大队教导员曹建平介绍,近年来,多个种粮大省农资市场频频出现三无种子(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无国家审批文号),俗称‘白皮袋种子’、套牌种子,严重扰乱种子市场秩序,侵害了知名品牌种业公司的利益。

因涉及种权侵权的常见刑法罪名难以适用此类犯罪,为了把案件办扎实,曹建平和同事翻阅大量法律条文和判决案例,并多次赴被侵权企业对进行原理学习,对育种到种子成熟后的入库、出库、种植过程进行全方位了解。此外,警方还分别委托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多个权威部门,对稻种的同一性、是否构成“不为公众知悉”等进行鉴定,最终对案件定性和宣判起到了重要作用。

“办理知识产权案件,离不开公安机关与市场监管以及法院、检察院等部门以及知识产权行业专家的协作配合。”合肥市公安局食药环知森支队二大队大队长吴晓峰介绍道,拿“种子”案来说,该案涉及植物新品种保护,专业性、法律性、政策性较强,需要多部门在法律适用、鉴定评估、调查固证等方面全方位支撑,才能顺利办结此案。

协作配合不止于办案,更在于日常。2023年3月,合肥公安联合该市检察院、市场监管、文化和旅游等16个部门,成立全国首个市级食药环知联合执法中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制定线索通报、联合执法、行政支撑侦查等14个协作机制,在线索流转反馈、行刑双向衔接、数据库共建共享等方面形成协作制度,有效打通数据获取、材料调取、检验鉴定、案件查询等渠道。

针对商业秘密案件侦办难的特点,合肥公安还牵头成立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犯罪侦查联动支援专家组,推动建立商业秘密鉴定机构,有效解决商业秘密案件鉴定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为受害企业鉴定固证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梳理总结受立案证据要素,制定《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报警指南》《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举证清单》,指导企业对照清单跟进补充、对账销号;对符合必备证据要素的报案先行受理,对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线索专案经营、提级侦办。

激活数据潜力 实现精准打击

4月7日,在合肥市公安局食药环知森支队的刘克阳犯罪数据研判工作室里,电脑屏幕上,应用系统正在抓取、解析着最新数据,民警轻点鼠标,一份风险提示分析报告随即形成。

面对知识产权侵权手段日益网络化、隐蔽化的挑战,自2023年开始,合肥市公安局食药环知森支队在全局范围内遴选行家里手,深度研究知识产权领域犯罪现状特点和规律趋势,深度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侵权线索的智能挖掘和风险预警,对侦查办案提供精准指导。

2024年11月,合肥公安根据系统分析提示,发现一起假冒品牌汽车配件案件线索,最终成功捣毁2处犯罪窝点,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查获假冒品牌汽车配件2700余件,涉案金额高达5000余万元。

针对食药环知领域数据壁垒问题,合肥公安协调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通过一次打包、定期推送、开放端口等方式,分阶段对相关部门执法监管数据进行分类归集、分析研判、动态管理。自2023年以来,在汇聚大量食药环知执法监管数据的基础上,研判移送案件线索22条,侦破案件16起,适时向行政主管部门发出风险提示。依托汇聚的案例与执法数据对相关领域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合肥市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现状及对策建议》等调研报告,有力指导打击该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数据显示,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的2024年度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拟认定名单中,合肥市共701户企业入围,占全省40.4%,入围企业占比创历史新高。合肥公安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实践,正为这座创新之城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记者 李斐 通讯员 汪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