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主体,其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支持和制度的有效保障。近年来,庐江县人大立足监督职能,聚焦家庭农场发展的痛点、堵点,推动政策落地、资源下沉、问题破解,为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截止目前,全县注册家庭农场4073家,2024年新增342家,累计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8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4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04家。
瞄准痛点,以问题导向构建监督闭环
该县人大常委会将监督重心放在家庭农场发展的关键环节,形成“视察-反馈-整改-跟踪”的监督闭环。精准视察摸底。组织常委、人大代表深入农场、农户,开展“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视察行动,梳理土地流转纠纷、融资门槛高、技术人才短缺等共性问题,并将收集的问题建立台账,及时反馈政府职能部门。动态跟踪问效。针对土地碎片化难题,监督该县农业农村局建立“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推动2.3万亩零散耕地集中流转至家庭农场,流转合同规范率提升至95%。针对融资难问题,主动对接政府和金融部门,为支持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发展,打出集信贷资金、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农村金融“组合拳”,力求做到让农民“脚下有地、手里有钱”。近几年来,累计为600多家家庭农场提供贷款贴息783.93万元。
聚焦实效,以监督升级赋能发展动力
监督不仅止于“纠偏”,更注重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开展培育提升行动。余小俊是庐江县余小俊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在视察座谈会上提出:家庭农场要规模化和科技化发展。该县人大常委会督促政府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生产规模化、经营现代化。同时推行家庭农场“一码通”管理服务制度,推广使用家庭农场“随手记”记账软件,强化科技支撑作用。推进示范主体创建。作为庐江县王士照粮食种植家庭农场的负责人,王士照提出:希望政府能更加重视农业发展,各种奖补政策要落实到位。针对此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将其反馈给县政府及职能部门,督促出台《庐江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设置家庭农场培育示范认定奖补,当年获得认定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的,分别一次性奖补8万元、4万元、1万元。
典型示范,以监督助力腾飞发展
该县人大常委会通过精准监督培树标杆,形成可复制的“监督+服务”经验,探索打造“经营有规模、生产有服务、产品有订单、投入有信贷、风险有保障、科技有支撑”的“六有”示范家庭农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同步,努力打造家庭农场示范“庐江样板”。庐江县王士照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农场流转了2700多亩土地,2014年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承担着庐江县与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主体共同开展的优质粳(糯)稻品种毯苗机插对比展示、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等多项试验,水稻“玮两优8612”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的单产达到了1148.2公斤,一举创下了长江中下游水稻单产最新纪录。
庐江县人大常委会以监督之力破除障碍,以服务之心激活潜能,不仅为家庭农场筑牢发展基石,更探索出一条“人大监督+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赵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