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证把自个儿的‘救命卡’弄丢了都没发现,多亏了这些孩子!”暮色中的农家小院里,于奶奶攥着失而复得的社保卡,布满老茧的手与民警张祥的手紧紧相握。
这张承载着民生保障的卡片,历经了一场8小时的温情接力。4月14日上午10时许,于奶奶带着孙女到五河县公安局大新派出所申办身份证。在户籍窗口掏取户口本时,揣在粗布衣兜里的社保卡滑落柜角。直至下午5时,户籍民警整理资料时发现这张卡,通过系统查询到失主是村里八旬的独居老人。
“查监控发现老人腿脚不便,来时扶着墙走了七八分钟。”民警张祥当即启动特殊群体应急服务机制,当即抓起车钥匙:“不能让老人再跑一趟。”警车穿过油菜花簇拥的田埂时,车载电台正播报着大风预警。
“大娘,这是您的卡,我帮您放抽屉里吧?”张祥半蹲在老人身边,指着堂屋的五斗柜轻声说。见老人听力不好,辅警骆晓飞又找来皮筋,把社保卡和身份证捆在一起,帮老人把证件收进带锁的铁皮匣:“下次要办啥事,让村头小卖部喊我们,我们为您上门服务。”
这场温情的“反向跑腿”,只是大新派出所众多上门送证服务中的一次。今年以来,他们已为特殊群体提供了11次贴心的上门服务。这些穿梭在田埂巷陌间的藏蓝身影,正用沾着泥土的鞋底,丈量着“枫桥经验”新时代的温暖刻度。(吴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