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路这件事上,怪我考虑不周全,我在这里给你赔不是了。”“都是老邻居,我也有语言过激的地方,我也有过错,远亲不如近邻,你也别往心里去。”4月15日,涡阳县义门镇武举村群众李某与张某言语时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一件长达五年的纠纷通过“上善若水”调解法实现案结事了、握手言和。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涡阳县把中华传统文化《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形成了“上善若水调解工作法”,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径。
一片片长势喜人的“小菜园”,是义门镇武举村陶庄刚刚完成村容村貌整治“新成果”。虽说没有大拆大建,但若是跟几个月以前比起来,也算得上是旧貌换新颜。据武举村村民王慧说,原来我们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堆放的都是秸秆、杂物,路两边长满了杂草、杂树,看着是乱七八糟,交通不便。对这事,镇里、村里也没少协调,三番五次鼓励各家各户翻修老房子、拾掇空闲地,清理杂草树......但众口难调,常常是东家看着西家,西家看着大家,村容村貌整治这件事一直没有取得太大进展。
“到村里后,我们就入户走访,跟大家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道理,释善意、明得失,引导群众以老子故里为荣,身体力行弘扬老子文化,以善的思路解决问题。”义门镇司法所所长刘佳介绍说。
心顺言顺事就顺。不到一个月,有着数百户村民的陶庄村,就捋清了责任、理顺了关系,不但顺利完成了村容村貌整治,因此村里选出的27名“上善若水”调解员,至今还发挥着基层“和事佬”“老娘舅”的作用,今年以来,这个村17件群众矛盾全部化解于村组,成为基层治理的新“枫”景。
“‘上善若水’调解法运用在武举村已遍地开花,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运用水平,并推广‘上善若水’调解法的应用范围,逐步拓展到乡村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引导群众向善而行、厚德开放、善待包容,引领文明乡风,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义门镇武举村村委会负责人李辉如是说。(石菲 记者 常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