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刘洋 记者 吴文珍)4月8日下午,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走进相山区淮纺路中学,拜访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秀珍,召开调研座谈会,共话非遗知识产权保护。
张秀珍自幼研习剪纸,从早年凭《龙》《宫灯》等作品在工艺竞赛中崭露头角,到为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创作《百蝶龙腾舞》等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代表作,始终以剪刀为笔深耕传统技艺。作为“意境绘画剪纸”技法创始人,她以绫子布创新材质、突破单色剪纸局限,作品被纳入学术研究,出版《张秀珍剪纸作品集》并在安徽画廊举办个人展,其作品还多次作为国礼走出国门,在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舞台展示中国非遗魅力。
座谈会上,张秀珍结合自身经历提出非遗作品著作权侵权问题。她表示,虽然自己创作的每幅作品都源自自身的灵感,具有唯一性,但却面临作品被仿冒用于谋利及作品被展演未被署名的困境。针对省非遗传承人提出的有关法律问题,调研组的同志结合有关案例进行了详细解答。民三庭庭长李森指出,作者的版权受到法律保护,非遗传承人应当提高版权保护意识,必要时应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相关部门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构建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助力非遗创造性转化。“非遗传承既要靠创新突破,更需法治护航”张秀珍说。双方还就如何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较好地宣传了法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内容与途径。
知识产权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法治保障。下一步,淮北中院将以“4·26”知识产权宣传周为契机,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一步挖掘诉讼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新路径,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良好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