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打造智慧警务 赋能公安实战 江淮警营科技创新点亮美好生活
来源:​记者 李斐 通讯员 王娅飞 阅读量:10000 2025-04-10 16:32:25

3月6日上午,池州市火车站内,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只正随民警辅警开展动态巡逻的警用机器狗吸引旅客驻足观看,先进警用科技赋能公安实战的梦幻场景,鲜活而直观地跃入眼中。

实时回传高清影像,精准收集巡逻场地周边环境数据,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智能语音播报开展安全防范宣传……警用机器狗展示出的高超机动性和高度智能化,有效提升民警巡逻、处警工作效率。

科技赋能让警务运行更高效。近年来,我省公安机关持之以恒推进科技兴警,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新时代公安工作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为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高水平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

建章立制  强“智”筑基

江淮警营科技创新蔚然成风

春潮涌动,赛场争锋。3月12日,一场特别的改革创新大赛在省公安厅内上演,26个创新项目团队同台竞技,展示了智能感知平台、无人机管控系统、精准查缉预警模型等新技术、新手段、新科技,为台下观摩的民警带来一场 “科技盛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我省公安机关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强大作用,以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抓手,以推动全省公安高水平创新工作室建设为依托,围绕提升公安工作效能、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目标,纵深推进公安改革,一大批改革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基层一线是改革的“发源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地”,蕴藏着巨大的改革创新潜能。科技兴警的道路上,充分激发优秀人才参与警务科技创新的干事创业热情尤为关键。

淮北市公安局民警张大可领衔成立该市首家公安科技信息化创新工作室,一款实战探测工具曾荣获“2021年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一等奖”;宿州市公安局“王安数据导侦工作室”已培养出30余名初级资金分析师,计划3年内打造百人梯队……如今,在我省,一个个科技创新工作室和团队立足自身职能、发挥自身优势,研发出一个个管用实用好用的创新成果,成为赋能基层实战的一个个攻坚利器。

数据支撑 提“智”增效

打防犯罪“眼更明手更快”

合肥市公安局经开分局锦绣派出所辖区有企业1800多家、大中院校9所,重点单位及场所21家,外来人口多、治安环境复杂。仅靠人力,难以满足辖区企业群众对平安越来越高的期盼。

如今,作为“两队一室”警务改革的试点单位,锦绣派出所插上了信息化腾飞的翅膀。在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内,一块高清LED大屏上的信息如瀑布一般展现在眼前,“辖区警情、勤务安排、治安管控、矛盾排查、反诈预警、执法监督”等相关数据和模型分析结果在屏幕上实时显示,让民警及时感知各类线索及隐患,确保各类风险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信息化时代,高水平安全离不开数据赋能。我省公安机关围绕奋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这一主线,以深化“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落地实践为抓手,持续激发“机制革新、科技创新”两大驱动,强化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为公安实战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数据赋能实战在打击隐蔽性强、技术手段先进的新型犯罪上同样效果明显。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多发态势,省公安厅推动构建精准高效的预警劝阻体系,优化分级分类预警劝阻机制,完善“AI+大数据+人工”模式;构建多维立体的技术反制体系和反应灵敏的联动处置体系,持续建强各级反电诈中心,实现电诈警情秒级响应。2024年,全省共处置预警线索764.5万条,落地劝阻5.6万人。

创新应用以“智”促治

为基层平安治理装上“智慧大脑”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安全的护航。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上市公司投资企业80家、本土上市公司12家、高新技术企业274家、规上企业606家,流动人口超21万人……人口的大量涌入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在高效管理的同时,确保社会治安稳定?芜湖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找到一条智慧路径。

“以前我们只能通过配合社区民警开展员工信息采集,效率低还容易出错。现在有了这个平台,不仅信息上报方便,还能及时收到公安的风险提示。”今年初,一家企业新入职500多名员工,企业人事部门通过经开区分局创新研发的“流动人口服务平台”,快速完成信息上报,在方便企业高效管理的同时,也减轻了社区民警的采集负担。

在广袤的乡村,公安科技的力量让劳动者感受到更加踏实。2024年12月,黄山市歙县公安局街口派出所联合属地乡镇成立无人机工作小组,探索创新“无人机+”警务应用新模式,加快推动无人机在交通安全管理、生态保护、应急救援、安全宣传等领域与公安业务的有机融合,着力构建全方位、全时空、全领域的“主防”新格局。

矛盾纠纷化解的速度力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程度。省公安厅建立高风险警情类矛盾纠纷闭环处置工作机制,每日全量梳理全省纠纷类警情,研判纠纷线索,并派发至属地派出所跟进回访、掌握动向、及时干预。2024年以来,共下发高风险警情类矛盾纠纷1.7万起。

为保证疑难纠纷、高危警情的处置质效,我省公安机关引入“数字”督察,强化工作过程监督,全量记录分析民警工作数据,在平台上全过程晾晒;每月发布“红、蓝”榜,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进行全省通报;探索建立预防化解矛盾风险防范恶性案件按绩施奖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我省公安机关通过深化科技创新,推动先进技术在风险防控、打击犯罪、服务管理等场景的以“智”促治,全面提升“打防管控建创服”实战效能,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

便民利企聚“智”赋能

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更高

3月5日上午,73岁的张先生来到马鞍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综合服务专区,想将自己的户口与妻子户口迁至一起。但因二人结婚证遗失,无法证明婚姻关系,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民警了解后安慰道:“您别着急,我们可通过内部系统核实,不需要提供任何证明。”

随后,民警通过“政民通·马上办”无证明办事系统发现,由于年代久远,无法实现自动核验,又通过“部门核验”平台将信息传至当地民政局。不到十分钟,民警便收到民政部门的核实情况,很快就帮张先生办结这笔户政业务。

便民是最好的“证明”。2024年,省公安厅将“警民通·马上办”升级完善为“警政通·畅优办”平台,在全系统推广“无证明办事”服务,群众到公安机关办事需自行提供的证明材料由582个压缩至138个、精简率达76.3%。

在科技手段的助力下,公安机关还为市民提供了大量“无感”服务。近年来,合肥市迎来了多场大型演出,结合当前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该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利用大数据、5G通讯、无人机等技术,创新一批大型活动安保新手段,探索利用低空领域安保措施,对大型活动现场以及周边开展巡查治理。此外,合肥公安还与票务公司联合研发票务可视化统计系统,有效防范黄牛倒票、炒票现象,最大程度挤压盗窃等侵财犯罪的空间。

科技的力量,也让公安服务走出办事大厅。“没想到逛街就能顺便把身份证办了。”今年1月7日,在铜陵市中心的商业广场上,市民走上“政务服务直通车”,就可办理身份证补换领、驾驶证补换领、机动车违章处罚等事项。

2024年12月31日起,这辆装载全省首个移动式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的“政务服务直通车”亮相铜陵街头后,一站式办理户政、治安、车驾管等跨警种120多项高频业务。下一步,铜陵公安将通过定时定点、提前预约等方式,将公安政务服务送入企业、社区、厂区、校园,让越来越多的企业、群众感受到警务科技创新带来的高效便利。

记者 李斐 通讯员 王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