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淮南环保:“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引来乡村“一池春水”
来源:丁中祺 阅读量:10000 2025-04-08 11:07:08

一直以来,农村污水治理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部分,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检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标尺工程,更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先导工程,其成效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成色、共同富裕质量和美丽中国建设进程。淮南市生态环境局巧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引来乡村“一池春水”。 

“加”强制度建设——铺设污水治理“防护网”

淮南市人民政府建立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分管负责同志具体组织,市生态环境局统筹实施,市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县、区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制定《淮南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和《淮南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全过程监督管理办法》,印发《全市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确保淮南全市农村黑臭水体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问题存量清零、动态随清;组织召开全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现场会,宣传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优秀案例,强化典型示范作用。农村发展含“绿”量,决定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在淮南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2024年度完成41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26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85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淮南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到42%以上,黑臭水体治理完成现有任务清单的70.5%,农村污水治理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继续推进,计划完成66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3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82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为全面推进淮南美丽乡村建设添“青”加“绿”。

“减”存量遏反弹——拧紧长效监管“责任链”

淮南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对淮南全市已完成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开展“回头看”巡查和采样监测,共开展采样监测242次,发现问题58条,根据采样监测结果点对点印发26期巡查通报,要求相关县区针对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措施,合理确定完成时限,及时跟进整改进展,现已全部完成整改。联合驻市监测中心对全市日处理20吨/日及以上的193座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全面排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识别分析影响污水收集处理和运行效率的主要问题,就如何更好发挥环境效益向淮南各县区提出来改进和完善工作建议。 

“乘”合资源双赢——打造生态经济“聚变器”

淮南生态环境深入研究中央、省有关政策要求,积极指导帮助县区包装项目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累计获得省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专项资金7000万元,其中淮南市潘集区3000万元、高新区2000万元、寿县2000万元;实施焦岗湖毛集片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争取中央专项资金2090万元,淮南市农村生态环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淮南积极推行“以管促治”“以用促治”,按照“谁管理谁受益”“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群众以承包经营的方式,进行科学的种植、养殖,让水体管理和使用者得到合理的回报。如寿县正阳关镇红旗村黑臭水体通过承包种植莲藕,稀放鱼苗的方式,使水体得到有效管护;凤台县“安徽正祥种猪场”在生态湿地中种植水芹、水蕹菜、绿狐尾藻等高效水生经济植物,既处理了沼液又通过经济作物实现增收。如今,市生态环境局正在积极探索不必要污水处理设施退出机制和资源化利用机制,甩掉运维的包袱,减轻基层负担,让农村污水“变废为宝”,做到建管并重、惠民长效。

“除”病根严督查——织密长效治理“监督网”

淮南市生态环境局积极会同市委督查考核办等部门加强督查督办,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效果。多次联合市纪委监委党风室、第十纪检监察室、驻局纪检组,会同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开展黑臭水体治理及试点项目现场监督检查,推动解决了谢家集区杨公镇杨郢村移民点排污沟、毛集实验区大桥村庄台后村污水处理站等一批问题;两次召开乡村生态振兴专题工作调度会,积极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从源头杜绝或减少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近期印发《淮南市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实行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包保乡镇制度,将进一步摸清淮南全市农村黑臭水体底数,加快解决农村黑臭水体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农村污水治理事关民生福祉和生态安全,淮南市生态环境局会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为建设“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碧水”的美丽乡村交上满意答卷!(丁中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