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东至姑娘”住“新家”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阅读量:10000 2025-04-03 17:04:23

人类由猿进化而来,那么不同时期的人类长啥样呢?在东至县华龙洞遗址,大约30万年前这里生活着一个20多人的大家庭,考古人员根据他们的头骨化石复原其头像,让我们有幸一睹“真容”。

1.jpg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东至姑娘’,长得是不是和现代人很像?”3月31日,华龙洞古人类遗址景区的负责人王祺向游客介绍“东至姑娘”复原头像,长得很“现代”:浅的眶上沟、凹陷的眉间区、深的泪腺窝以及现代人标志性特征——下巴的雏形。

华龙洞古人类遗址的发现颇具偶然性。1988年,当地村民在修建羊圈时无意间挖出了一些奇怪的“骨头”,并将它们带回家中。这些“骨头”直到2004年才在一次村民聚会中被偶然发现,村干部提议将它们送到东至县文物管理所进行鉴定,从而揭开了探秘华龙洞的神秘面纱。

华龙洞古人类遗址的横空出世,可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华龙洞遗址从2006年开始正式发掘,目前已经进行了11次发掘,发现了20个个体的古人类群体、1.9万余件动物化石、400余件古人类制作并有使用痕迹的石制品和大量具有人工切割印记的骨片,以及80余种脊椎动物化石。

2.jpg

这些发现将东亚地区人类古老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演化过渡时间推进至30万年前,比传统认识提前了8万年至10万年。2024年12月,国内外近百位专家共同参与的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发布成果,提出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现代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

为保护和利用好华龙洞古人类遗址,2024年东至县启动了“华龙洞遗址本体保护项目”和“华龙洞遗址陈列馆项目”,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陈列馆建筑面积达1214.63平方米,展示了在华龙洞遗址出土的包括古人类头骨化石“东至姑娘”在内的众多文物,还运用3D等科技手段,展示了化石的整个复原过程,为观众构建一个具有专业延伸性的交互体验空间。

如今,“东至姑娘”终于住上了“新家”,一座巨大的钢结构大棚完全覆盖了整个遗址,为其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漫步在遗址现场,仿佛置身于一个古人类主题公园之中,周边绿草如茵,风光秀丽。草坪上巧妙地摆放着东方剑齿象、巴氏大熊猫等远古动物的雕塑,以及古人类围猎动物的铜像场景,生动地再现了华龙洞30万年前的生态环境。

目前,华龙洞古人类遗址已经被打造为研学游基地,累计接待学生2000多人次。“按照计划,今年将继续对华龙洞1号化石点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同时对遗址保护区域开展考古调查,对2024年出土胶结物进行清理和修复。”东至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甘亚磊表示,将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标准对华龙洞古人类遗址进行提升改造,争创省级考古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