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山市黄山风景区人民法庭坚持司法便民利民服务理念,通过“容缺受理”机制高效化解一起案件。
卫某与杜某曾是一对情侣。两人于2020年相识并确定恋爱关系,然而经过几年相处,两人逐渐产生矛盾。分手时,双方对恋爱期间的转账、共同开支等经济往来进行结算。杜某向卫某出具一张借条,确认向卫某借款10万元,并承诺2026年3月28日还清。但之后卫某发现杜某将自己微信拉黑,并且电话明确告知卫某不还款。卫某无奈向黄山风景区法庭提起诉讼,要求杜某立即偿还借款10万元。
4月29日,法庭审查卫女士邮寄的起诉材料后,发现起诉状中当事人身份信息不明确且未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具状人处也非卫女士手写。为此,法庭一方面启动“容缺受理”机制,拨通卫女士电话一次性告知需补充的材料;另一方面,积极与杜某联系了解案情。电话那头,杜某表示恋爱期间卫某的转账均属于赠与,不是借款,借条也是在卫某的要求下写的,并且卫某离开时带走了其戒指和手机。考虑到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转化型的借贷关系,法庭在向杜某释法明理的同时,告知卫某应当归还杜某的戒指和手机,或者以合理市值抵扣借款。最终,经过反复沟通协调,双方通过“云上法庭”签署调解笔录,卫某同意戒指和手机抵扣借款后由杜某偿还46500元。
作为黄山脚下的基层人民法庭,法庭充分结合辖区范围小但人口流动性大、民商事案件多但综治单位全的特点,继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1-4月份,法庭通过“容缺受理”机制共办结案件7件,并为老弱残盲人群提供上门立案2件,在茶季为茶农提供上门调解5件。通过辖区综治单位快速转办、联动机制,受理司法所、派出所、旅游综合执法大队等单位转办案件11件,向综治单位移出非审判事务3件,矛盾纠纷得以在综治单位间闭环办理,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助力辖区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徐義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