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三十载为民解纠纷 做好村民“贴心人”——记濉溪县临涣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陈文章
来源:记者 赵正溪 阅读量:10000 2024-03-11 18:52:28

淮北市濉溪县临涣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员陈文章30年如一日扎根群众,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3200余场次,受众53万人次,为贫困群众、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免费办理案件300余起,每年调解矛盾纠纷70余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为“陈铁嘴”,在濉溪县临涣镇,群众遇纠纷就找“陈铁嘴”已成为了共识。

义务调解,当起百姓“和事佬”

“我给自己制定了目标,就是能调解的问题我坚决不开庭。”陈文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一位务工返乡的临涣镇居民工作中伤了脚,向陈文章寻求法律援助,他多次调解无果,当事人还是选择了开庭。然而,在开庭前的半小时,陈文章依然坚持不懈地给双方做思想工作。最终,成功调解了纠纷解决了问题,同时帮助当事人获得了应有的法律保护和赔偿。

高皇村季某与周某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季某死亡。死者家人情绪极不稳定,和解的希望几乎为零。陈文章首先安抚死者家属情绪,通过耐心开导,慢慢疏通了当事人心中的淤结,能够坐得下来详细相谈赔偿事宜,之后双方达成协议,一场看似不可能调处的矛盾纠纷就此得以化解。

创新工作,拓展调解新功能

临涣镇又名古茶镇,是一座具有千年茶文化历史的古镇。为更好地化解群众矛盾纠纷,该镇依托茶馆建立了临涣茶馆人民调解委员会。如今,陈文章参与创新的“一杯茶调解法”已成为全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他经常带着当事人来到茶馆,以茶论人生,话家常,2023年4月,陈文章被评定为第一批“安徽省一级人民调解员”。

通过多方努力陈文章把“茶馆调解”工作模式深度延伸至各个村民组,调动了更多力量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茶馆调解”的魅力,扩大了“茶馆调解”品牌影响力。如今在临涣,无论大事小情,首先想到的就是“进茶馆”。

热衷宣讲,唱响党的好声音

“做好事让我很开心。相对于法律工作者,我更喜欢把自己定位为志愿者。”陈文章说。

2021年4月的一天,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所在地展览室,一对操着山东口音的中年夫妻,握着陈文章的手,不停地说:“我也是共产党员,也是山东人,孩子的幸福比什么都重要。谢谢你!”。

原来,临涣镇临南村小伙儿吴某,在外务工时认识了一位山东姑娘,两人相亲相爱,很快谈婚论嫁。姑娘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吴某家商量婚事,姑娘的父母提出来30万元彩礼的要求,这让并不很富裕的吴家犯了难。吴某父亲给陈文章电话,请他能到家中调解。陈文章正在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给来访者宣讲红色故事,便让吴某父亲带着姑娘一家人前来,欲讲解结束后调解。吴某父亲如约带着姑娘和其父母找到陈文章,此时陈文章正好在一副老照片前讲述这样一个故事,“这是山东老乡的支前大军,照片中的木制独轮车就是老乡们用来给前线战士们运送物资、粮食的小推车。一位不知名的老乡鞋坏了,赤着双脚,推着独轮车将物资送到阵地,脚趾全被冻烂了。其实,他推着的就是老百姓做的棉鞋和军服,可从山东一路走来,老乡宁愿冻烂双脚,也不穿送给解放军的一双鞋,因为在出发前他许下誓言,自己是共产党员,一定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人群中听完故事的姑娘父母,上前一把抓住了陈文章的手,就出现了开头一幕。一旁吴某父母也十分感动,陈文章建议可适当给一些彩礼,给孩子们购置农业机械设备等,发展农业经济。之后,吴某一家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红火。一起潜在的彩礼纠纷,就这样在红色故事的宣讲中变成了新时代移风易俗的一段佳话。

“如果没有老陈的宣讲和帮助,我怕还在苦日子里熬着哩!现在吃穿不愁,这都是我以前不敢想的。”王敬江面对记者采访时说。

10年前,王敬江家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他的第一个小孙子不幸患病,花了10多万元后,小生命最终还是夭折了,从此他一蹶不振,常常在茶馆一坐就是半天,田荒了,日子也捉襟见肘了。在茶馆宣讲的陈文章见到了他,主动和他谈心并宣讲党的扶贫政策,列举乡邻脱贫致富的事例,一来二去,使王敬江重燃了生活的希望,于是,他承包了30余亩土地搞起了特色农业种殖,之后又做起了生意。2017年,王敬江一家顺利脱贫,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日子也蒸蒸日上。

“现在儿子出去打工,儿媳妇在家带娃,我们老两口做生意一年也能收入五六万元!”王敬江笑着说。

服务群众,成了村民“贴心人”

陈文章还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主动申请担任临涣镇临南村等村的法律顾问,坚持每月到村里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积极参与村集体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建议,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为村集体提供合法性审查服务,帮助村集体梳理、审查所有有关村集体资产的合同,提出十余条整改建议,有力地维护了村集体合法权益;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头美化乡村环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群众自发加入环境卫生清理工作,每天把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打扫得干干净净。逢年过节,他时常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成为了村民们的“贴心人”。

陈文章先后荣获司法部“大排查、早调解、护稳定、迎国庆”专项活动表现突出的全国先进个人、“安徽好人”、安徽省“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第九批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淮北市“十佳”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宣讲员、淮北市“十大”最受欢迎的人民调解员、淮北市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乡村小喇叭”荣获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行走在乡村的移动茶馆”入选2023年安徽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牢记着为人民服务,只要大家需要我,志愿服务这条路我就会一直走下去。”陈文章说。(记者 赵正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