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全心全意答好公正司法的新时代问卷
——2023年安徽法院工作巡礼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1-30 14:40:50

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做实能动司法,狠抓提质增效。2023年,安徽法院谋新篇、启新程,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讲政治顾大局、促公正提效率、重自律强队伍,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法治之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全力服务保障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

“如我在诉”彰显司法为民温度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安徽法院的人民群众诉讼服务业务满意率、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质效位居全国前列,执结案件40.9万件,执结到位金额712.1亿元。

如我在诉,念兹在兹。

2023年,安徽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坚持司法为民,认真落实“民声呼应”工作机制,贯彻“如我在诉”理念,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立案效率、调解成效、审判执行质效……一系列能够反映群众司法感受的直观数据,安徽法院交出满意答卷。

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全省法院登记立案和诉前调解的规定》,从严格落实领导责任、科学优化考核机制、深度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弄虚作假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上线运行诉讼费电子票据系统、执行案款智能监控系统,优化提升诉讼服务水平。为进一步规范保全工作,省高院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财产保全工作的指引》,全省法院依托网上保全系统集中办理保全工作,既做到规范及时、应保尽保,依法保障申请保全人合法权益,又秉持善意文明理念,最大限度减少对被保全人生产生活的影响。全年诉至全省法院案件总数229.5万件。其中,在立案前调解成功64.6万件、正在调解7.1万件;进入诉讼程序157.7万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7.1%。省高院受理诉讼案件1.9万件。

2023年10月,桐城市人民法院“六尺巷六步走”调解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这是我省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积极融入社会治理的缩影。一直以来,我省法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与省市场监管局、省工商联、省中小企业协会等13家单位健全诉调对接机制;制定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积极参与“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与省司法厅就推进我省调解工作开展交流会商,协同抓好最高法院一号、二号司法建议一体落实。2023年,全省法院共发出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374份,采纳率100%。

执行案款发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2023年,省高院聚焦“及时高效发放案款”,创新推进智能监管,研发“案款智能监管系统”,实现每一笔案款收、存、管、发全流程、可视化管理。同步配套“网格化”建立案款专员队伍,通过案款智能监管系统,对案款是否及时发放、“一案一账号”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常态化全覆盖核检案款发放情况,确保应发尽发,系统自动留痕,做到了案款管理规范、高效、透明,形成案款监管的“安徽模式”,彻底解决了案款监管难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省委书记韩俊现场调研省高院工作时,对“案款智能监管系统”给予了充分肯定。

积极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3年,安徽法院惠民暖企集中执行行动、“转作风、强规范”专项执行行动、涉企案件执行、涉农民工工资执行等多项工作受到最高法院、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执行110”、执行案款智能监管、执源治理、能动执行、交叉执行等多项执行工作经验被最高法院向全国推介。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2023年,围绕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省高院相继推出企业司法需求快速响应、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等护企惠企工作机制。2023年8月,《关于建立全省法院企业司法需求快速响应工作机制的意见》《全省法院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工作指引(试行)》先后制定出台。之后,全省法院普遍建立企业司法需求快速响应工作小组,从集中受理、办理时限、专业化审判等方面细化举措,定期对企业司法需求办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加强跟踪指导。该项机制实施以来,共受理企业在审判执行工作中的具体需求3267件,办结3146件,对1736件涉企案件开展经济影响评估,依法解决了一批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2023年以来,我省法院能动司法,做实为大局服务,服务全省发展战略部署。2023年省委、省政府把汽车产业确定为“首位产业”,新能源汽车为主攻方向。省高院紧扣“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和“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制定服务打造汽车“首位产业”14项举措,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在全省法院开展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研究制定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司法意见。将涉企案件审理作为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司法裁判导向作用。全年依法审结涉企案件42.7万件,其中进一步完善破产管理人选任、破产企业不动产登记等机制,联动协调解决企业破产中的资产处置、职工安置、费用保障等问题。

同时,我省法院注重“走出去,引进来”,以联动机制提升司法服务效能。9月,省政府、省高院、省检察院首次联合召开全省府院府检联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深化府院联动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11月,省高院、省司法厅联合召开工作交流会商会第一次会议,明确在府院联动工作机制基础上,推动资源整合、力量集合、手段聚合,努力实现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效能叠加。省高院与省工商联建立“商会调解+司法确认”机制绿色通道,2023年全省法院共委派工商联、总工会等13家“总对总”单位诉前化解涉企纠纷12万件。滁州中院“法院+商会”多元调解的做法在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

执行工作是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2023年以来,省高院制定出台执行财产处置、财产保全、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等多项工作指引,营造鼓励自动履行、支持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2023年6-8月,组织开展“惠民暖企”集中执行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依法用好用足执行和解、失信预惩戒、“活封活扣”、“放水养鱼”等善意文明执行举措,既依法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被执行企业的不利影响。全省法院运用涉企诉求快速审查机制处理案件5094件次,对8670家企业暂缓查封、冻结、扣押,为1.7万家企业修复信用,有力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聚焦发力审判管理“最后一公里”

2023年,省高院印发《安徽法院案访比质效分析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法院率先开展案访比质效分析,这一举措被评为安徽省2023年度“十大法治事件”。

案访比是一个新指标,也是对“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的新突破,侧重当事人视角,突出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把法官办的“案”与“访”关联起来,以涉诉信访末端撬动审判执行前端,通过刀刃向内,倒逼法官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在办案前端更加注重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更加注重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具体来说,案访比质效分析管理制度就是将诉讼案件的信访情况纳入审判管理范畴,计算特定期间内诉讼案件与信访数量的比值,以此量化考核办案质效与群众满意度。一般而言,案访比低,则表明案件产生的信访少,办案质效好。通过对法院案访比、法官案访比和刑事、民事、行政、执行条线案访比等进行质效分析,督促引导全省法院、法官树立“办案也要办访、办访也是办案”的意识,强化问题导向,主动查找和解决审判执行工作中容易引发信访的问题短板,实现“前端治理”与“末端化解”相融合、办案责任与办访责任相融合、办案部门与信访部门相融合。案访比质效分析聚焦审判管理“最后一公里”发力,在保证办案法律效果的基础上,注重强调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据此发挥“风向标”“指挥棒”作用,实现从“办案不出错”向“司法担当”、从“程序办案”向“案结事了”“定分止争”转变。

一年来,经过持续推动,省高院案访比、各市法院案访比的平均值、中级法院案访比的平均值、基层法院案访比的平均值趋优,刑事、民事、行政、执行“四大条线”案访比持续下降。

2023年,我省法院着力提升司法质效和公信力,相继推出和落实一系列举措。制定法官在办案中进一步落实司法责任的意见,将依法解决当事人诉求、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纳入司法办案责任体系。压紧压实院庭长办案责任、监管职责,稳步有序推进案件阅核制落地落细。制定全省法院综合考核、法官办案质效考核评价细则,将平安中国建设考评指标纳入全省法院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案访比、案件比质效分析管理,定期开展司法审判数据会商,促进提升审判质量和效果。加强审判业务指导,制定规范财产保全工作等6个工作指引,制定法答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建立省高院、市中院法答网专家库,发布第十一批参考性案例,推进统一法律适用。主动接受检察机关诉讼监督,与省检察院就完善再审检察建议办理、法检同堂培训等9方面问题开展交流会商,共同推进严格公正司法。

拓宽监督渠道共绘最大同心圆

2023年,全省法院依靠监督加强和改进工作。省高院精心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621条,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4件,聘请26名全国、省人大代表和9名全国、省政协委员担任省高院第六届特约监督员。

一直以来,省高院把做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办好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作为推动更新司法理念、改进司法作风、提升司法能力的重要抓手和途径,不断提升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形成全省三级法院共同做实联络工作新格局。通过真诚沟通联络,高质高效办理,回应代表委员关切,努力将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转化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务实举措、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措施、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画出最大同心圆。

2023年,省高院建立健全分办机制,精准领会建议、提案的内容和要求,确保按时按职责精准办理。完善办理答复流程,注重答复质量,坚持“办前联系、办中沟通、办后反馈”的工作方法,对所有意见建议正面回应有效措施及成效,做到“一对一”反馈、“实打实”落地。同时,做好联络工作,为代表委员了解、理解法院工作和更好地履职创造条件。除了常态化开展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见证执行、座谈调研、参加重要会议等联络活动外,省高院专门印发《定向联络工作方案》,根据“分级分片、上下联动”的原则,省高院领导和各中院、基层法院院长,根据代表职业特点、关注领域和履职需求,与代表一对一定向联络。开展“全国人大代表集中联络月”活动,实现与在皖全国人大代表联络全覆盖。

2023年,省高院开展“学思想广纳言建新功”代表委员交叉视察人民法院活动,共邀请6名全国人大代表、141名省人大代表、25名省政协委员,走进13个市中级、基层法院和部分人民法庭,通过实地视察、旁听庭审、座谈交流等形式,全面了解法院在主题教育、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执行攻坚、化解涉诉信访等重点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收集代表委员意见建议。

全省法院创新联络方式,为代表委员履职创造更便利条件。合肥两级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见证专项执行行动;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精心培育打造具有法院特色的代表委员履职平台“代表委员会客厅”;淮南法院坚持做到“日常联络”和“专项活动”两手抓,让代表近距离了解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全方位参与法院各项工作部署;滁州市琅琊区人民法院成立全市首个代表委员工作站,打造代表委员深度参与、零距离监督法院工作的履职平台。(记者 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