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化怨气为和气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1-23 14:35:38

黟县西递镇充分挖掘典故中利他、无讼、和合因子,着力于解决邻里纠纷点多线长面广等实际问题,打造出化解邻里纠纷“作退一步想、思、退、和”工作法,全镇连续10年矛盾纠纷“零上交”,连续30年命案“零发生”。

精准画像、分类施策,以“思”促理性。汲取“君子有九思”的经世智慧,该镇针对邻里纠纷,提炼出五种具有鲜明特征的当事人类型,充分发挥“作退一步想”调解室的功能作用,对症下药,让当事人回归理性、解决问题。对易受挑拨、没主见的“软耳朵”,从视、听之思出发,借百姓议事亭话家常、议民生,将纠纷摆上台面,通过大家讲、大家评提升当事人交流决断能力,消除误解。对暴躁易怒、不讲理的“火药桶”,从色、貌、忿之思出发,引导当事人在静思室平复情绪,依其性情、脾气逐步引导,减少对立、增加认同,促其平和冷静思考、重新审视诉求。对偏激执拗、认死理的“一根筋”,从疑之思出发,通过法官工作室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将法律法规掰开揉碎,提升当事人基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常识。对自私自利、不吃亏的“小算盘”,从“见得思义”出发,充分发挥乡贤五老威望高、信誉好的优势,既讲规矩又讲人情,恩威并施,引导当事人转变心态、厚德积福。对死要面子、爱摆谱的“要脸皮”,从言、事之思出发,借八仙桌上座的厅堂习俗,给予当事人充分尊重,避免其进入“绝不低头、骑虎难下”的境遇。

六字调解、靶向发力,以“退”求共赢。融“退”于工作实践,探索出“作退一步想”六字调解法,通过“听、理、借、劝、退、和”,逐步化解邻里矛盾,做到事心双解。专注“听”。通过倾听当事人诉说,了解双方利益诉求、心理需求和情感追求,对纠纷做到全面掌握、心中有数。清晰“理”。细心梳理事件脉络、问题症结和主次矛盾,查明相关法律政策适用依据,厘清纠纷处置的总体方向和路径。巧妙“借”。借“作退一步想”等邻里典故和楹联文化感染人、教育人,最终以文化人,强化纠纷化解的情感认同。耐心“劝”。以当事人视角劝引双方换位思考,弱化自我中心,逐步寻求利益平衡点。主动“退”。通过情理交融,引导双方把握尺度、在道德准则和法律底线的基础上主动退让,合理维权。持久“和”。通过拼“合欢桌”、饮“和气茶”等举措,用“作退一步想”专属仪式化“怨气”为“和气”,促邻里融洽和睦。

前端预防、标本兼治,以“和”树新风。注重发掘“作退一步想”中“作”的主观能动性,紧扣“和”的内核,在邻里文化中育谦谦之风。以退为进求“和”。依托“治未病”理念,通过柔性情感式入户、常态化串门入户、精准分类式入户,建立需求和民情清单,推动邻里纠纷全量掌握、有效预防。2023年以来全镇开展“四下基层”“宿村夜话”等行动126场次,收集村情民意、邻里动态648条。明礼诚信倡“和”。将“作退一步想”融入家规家训、村规民约,实施积分制管理,量化邻里间的德行善举。充分发挥“西递大妈”“义务打更队”等基层自治队伍作用,倡导谦和礼让、互尊互敬的亲邻相处之道。春风化雨润“和”。围绕“作退一步想”核心理念,举办“村晚”、象棋、乒乓球、桌球等各类文体活动,持续丰富邻里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乡里情、凝聚“和”文化,全镇邻里纠纷发生数连续3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高居黄山市前列。(本报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