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预防化解征地拆迁矛盾“三问”工作法
来源:安徽法治报 阅读量:10000 2024-01-05 14:56:12

芜湖市沈巷镇位于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2018年以来,累计征收土地约8600亩,拆除房屋面积约12.3万平方米。该镇把倾听群众意愿、纾解矛盾堵点、保障群众权益作为解决问题关键,运用“三问”工作法,把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贯穿征地拆迁工作始终,取得明显效果。

征迁前“问”意愿统不统一?聚焦沟通机制不顺畅易引发的群体性矛盾风险,把“统一意愿”作为征迁工作的“第一前提”,确保行政决策与群众意愿相向而行。全面摸排掌民情。充分发挥党小组长、村民组长、网格员、乡贤等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深入摸排拟征迁地块实际现状、历史遗留问题等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G329道路拓宽前,摸排了解到道路两侧有400余户自建门面房,拆除后影响群众经营生活,政府及时调整变更征迁规划,消除了群体矛盾隐患。普法宣传释疑惑。针对财产继承、土地归属、拆迁补偿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问题,坚持普法说理走在前,线下入户“面对面”提供法律服务、以案释法、现场宣讲、解答法律咨询等,线上通过居民微信群“键对键”向群众广泛宣传拆迁相关法规政策,最大限度取得群众认可、压缩矛盾产生空间。模拟征迁促配合。创新开展模拟征迁,工作人员帮助群众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补偿方式、开展评估测算、明确心理预期,争取合理利益最大化,模拟签约率超95%再启动正式征收。同时,通过模拟征迁提前掌握并化解潜在的群体性风险。该镇在强村地块模拟征迁中,发现独居老人占比高、对过渡租房问题顾虑大,政府提前购买回购房,确保老年群体签约即可拿房,正式征迁顺利推进。

征迁中“问”堵点疏没疏通?聚焦个性诉求难满足易引发的差异化矛盾风险,把“疏通堵点”作为征迁工作的“第一要务”,确保征迁过程平稳顺畅。干部带头做表率。针对群众存在“怕吃亏”等观望心态问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领头雁”作用,带头签协议、交钥匙,并及时依政策兑现“先交房先选房”“先交房多补偿”等奖励政策,让听到的政策变成看到的“好处”,起到“徙木立信”“带动一片”的效果。群评群议解纠纷。针对因权属、补偿、分配引发的集体资产、邻里、家庭等矛盾,村“两委”通过“板凳议事”等形式召开家庭会议、村民小组议事会,让“群众自断家务事”“群众家事群众评”,有效预防化解“兄弟成仇”“邻里反目”等矛盾纠纷30余起。巧用情感获支持。针对个别群众“狮子大张口”情况,主打“感情牌”,全面梳理发动其身边“好兄弟”“恩情人”“老熟人”等一道入户沟通,帮助分析利弊,满足群众真实合理诉求,让群众对过分要求“抹不开面”“张不开嘴”,主动支持配合。

征迁后“问”群众满不满意?聚焦权益保障不到位易引发的衍生性矛盾风险,把“群众满意”作为征迁工作的“第一目标”,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跟踪帮扶安民心。村(社区)依托居民微信群,常态化跟踪群众过渡期情况,及时通报补偿落实及安置房交付进展;帮助200余户困难群众申请公租房、落实租房补助;对于群众反映过渡期就业及子女就学等问题,及时与上级人社、教育部门联动解决到位,确保群众“征”得放心、“等”得安心。纪律监督保公正。针对征地拆迁中易发的优亲厚友等违纪违法行为,坚持系统治理、开展以案促改,防止征迁后因“同地不同价”“同人不同法”等引发次生矛盾风险。2018年以来发放安置房450套、各类款项2142.84万元,均未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综合联动兜底线。依托镇综治中心,整合征迁办、信访办、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力量,设置“征迁纠纷工作室”,全天候、一站式兜底受理征迁衍生的婚姻家庭、经济债务等各类矛盾纠纷,同时建立跟踪回访机制,避免“一拆了之”“一签了之”,确保群众权益依法保障到位。

(本报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