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榜样的力量】以警之名 不负芳华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12-28 14:47:19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了“贯彻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2023安徽司法行政典型人物事迹展播暨年度榜样人物评选活动。

本报开设“榜样的力量”专栏,持续展播全省司法行政各行业各领域典型人物事迹,展示全系统深化“一改两为”工作成效,展现司法行政机关良好形象,激励广大干警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推动全面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忠诚尽职、奋勇争先。

以警之名 不负芳华

人物名片:

侯海凤,女,中共党员,1966年7月生,现任安徽省女子监狱刑罚执行科科长。

所获荣誉:

2022年,获“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2022年,获省司法厅嘉奖。

时序更替中,她的身姿昂扬向前。永不放弃是她的口头禅,精益求精是她的座右铭。砺剑可成锋,琢玉终成器。

关键时刻顶得上

2003年,省女子监狱首次收押特殊罪犯,经综合考虑,组织上将教育转化的重任交到了侯海凤所在的监区。多少个不眠之夜,她和同事们琢磨改造经验,渐渐摸索出一套可操作的转化流程,为特殊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提供了范本。

32595a08-9f7e-47c5-bee8-99ef635b63af.jpg

育新更得育心。罪犯王某是监狱有名的“刺头”,不仅刑期长且长期无人会见,没有亲情支持,缺乏改造动力。为帮助王某树立改造信心,侯海凤多次与王某户籍所在地相关部门联系,辗转找到王某亲属,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将那根断了6年之久的“亲情线”再次连接起来。当王某看到侯海凤拍摄的走访视频时,她被深深感动了,“王警官,我真的错了,我想改好……”从那一刻起,王某真心忏悔、迷途知返,踏上了新生之路。

示范引领立标杆

2021年侯海凤调任刑罚执行科。恰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期间,她带领科室民警对女子监狱成立以来办理的12000余件减假暂案件,进行全面排查梳理,树立了女子监狱刑罚执行工作新标杆。

在摸清家底后,侯海凤将丰富的基层监区管理工作经验与刑罚执行科工作业务相融合,修订完善刑罚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减假暂集体研究、监区长办公会议记录模板,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刑罚执行工作标准化水平。

为提升执法公信力,她有的放矢织密“防护网”,全面实施实质化审查。通过狱内开庭、网上办案,提升司法案件的社会公众参与度、认同度。及时转递、催办罪犯申诉、控告、检举材料,加强与检察院、法院沟通,依法维护罪犯合法权益。侯海凤和同事用实际行动擦亮了监狱公正文明执法的窗口。

一身警服两代传

由于工作的缘故,在一家人的团聚中,侯海凤常常是缺席的那一位。但她的家人并没有多少怨言,因为这是来自家风的传承。侯海凤的父亲参与了九成监狱的建设,一身警服,两代传承。青蓝相继,弦歌不辍。老一辈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作风深深影响了侯海凤,也激励着她在岗位上争立新功。

6c987bbb-3378-4be3-bae7-33037c9138dd.jpg

2020年正月,难得聚齐的一家人正其乐融融地规划着拜年路线,侯海凤突然接到了单位通知:立即集合进入封闭执勤模式!家人自发帮她收拾行装,一句“安心去工作”,让侯海凤对家人的愧疚说不出口,只能压在心底。那段时间,侯海凤连续执勤成为了工作常态,每天晚上的视频时间就成了她一天当中最快乐的解压时刻。她总会调侃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是一群人在战斗!”

岁月为证,初心始终如一。从青春年华到知天命之年,30多年从警生涯,侯海凤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热忱奉献给监狱事业,用心滋养一朵常开不败的安全之花。


办好每一起复议案件就不简单

人物名片:

陈飞,男,198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宿州市司法局行政复议和应诉综合科科长。

所获荣誉:

2020年,被评为“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

2021年,被评为“宿州市政法先进典型”。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是复议为民的最好诠释。陈飞深知,办理案件对于他而言,只是日常的工作业务;但对群众而言,却是关乎切身利益的大事。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他以赤诚之心感受群众冷暖,以工匠精神践行责任担当,努力让群众在每一起复议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为民服务的“暖心人”

公正高效是陈飞不懈的追求。他坚持用群众明白的语言解释法律,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不少当事人因案件与他相识,在案件结束后,生活中遇到法律纠纷,仍然会向他打电话咨询。

5d66c639-dcbb-4b15-b468-61f17b700876.jpg

2018年,陈飞受理了一起行政复议案件。当事人主张公安机关在办理一起治安处罚的过程中,遗漏了两名重要的在场证人。为查明真相,陈飞与同事赴实地走访。途中突遇大雨,村内道路积水,车辆不能驶入。陈飞与同事挽起裤腿,冒着倾盆大雨,对两名证人进行调查询问。这一举动感动了当事人,他当场表态,“就冲着你们这个态度,这个案件无论复议结果是什么,我都认!”

案件争议的“调停人”

为最大程度发挥行政复议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作用,陈飞精准把握案件审理尺度,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全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2020年,在办理一起某县政府强拆赔偿复议案件中,陈飞发现当事人情绪不稳定,甚至流露出轻生的念头。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茶水解渴、一句好话暖心,陈飞先打出“温情牌”,鼓励当事人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一招奏效后,他积极与县政府沟通赔偿事宜,多次组织和解工作,面对面、背靠背,分析背景、剖析利弊,促使双方达成和解,让当事人及时得到了补偿,一起棘手的行政案件得到解决。

营商环境的“守护人”

待人如春风拂面,执法似铁面包公。陈飞立足服务大局,以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监督行政机关守信践诺,不断推动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在行政复议领域落地见效。

0b533982-d39a-43fc-96c5-052325f31fd6.jpg

在办理某行政机关处罚一企业案件时,陈飞审理查明涉事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但该行为未造成后果,且企业及时改正、主动停止生产,符合免予处罚的条件。陈飞秉持“包容审慎”的工作理念,顶住各方压力,作出了撤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复议决定。

从业18年来,陈飞以“办好每一起复议案件”的初心,认真推敲每起案件的事实证据,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抽丝剥茧找准问题的要害,细致研究案件定性,依法依规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坚持把每件案件都办成经得起事实和法律检验的铁案。他先后参与办理行政复议案件900余件,复议案件服判息诉率超过90%,从未发生一起信访举报案件。

只为万家灯火明

张敏,女,198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阜阳市阜南县司法局田集司法所所长。

所获荣誉:

2020 年,被评为阜阳市模范司法所长;

2021 年,被评为阜阳市最美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员。

谦和的微笑、忙碌的身影,张敏奔忙在基层法治建设的追光路上。她说要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靠的就是“三件宝”:一是不怕工作不会做,就怕自己不去学;二是不怕群众有愁绪,就怕自己没诚意;三是不怕矫正对象改不好,就怕自己不用情去帮教。“三件宝”道出了张敏赢得百姓赞誉的秘诀。

用心矫正

社区矫正是司法所的一项重要工作。张敏把管教与帮扶结合起来,既彰显了法律的威严,更传递了法治的温度,为社区矫正对象建起一座“心灵驿站”。

5d9a8702-3211-45b4-8ffc-2198b59fcecc.jpg

2021年1月,即将解除矫正的社区矫正对象许某在集中学习中,出现走神、心绪不安的异常表现,引起了张敏的警觉。学习结束后,她将许某单独留下。经交流得知,许某正与妻子闹离婚。其妻子不仅删除了许某电话,还将许某的微信拉黑,并前往外地务工,这让许某心乱如麻。

为了让许某安心接受社区矫正,顺利解矫,张敏与许某的妻子取得联系,并与许某的岳父岳母沟通。通过建立“三人群聊”的线上模式,让许某和妻子打开了心结,解决了两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张敏的这份细心和暖心,让许某卸下“心理包袱”。他重新树立起生活自信心,如期解矫顺利回归社会。

悉心调解

“闺女,我还记得你,要不是你,我这把老骨头恐怕……”今年10月,张敏和同事来到辖区一养老院开展普法。年逾九旬的张某一眼认出了张敏,拉着张敏的手亲切地唠着家常。“老人家,你气色看起来真不错,没想到还记得我。”张敏也生出几多感慨。

7e6a5826-cabd-43e5-abe7-789f357df4a5.jpg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3年前。2020年4月8日,张某因双腿摔断不能行走,需要有人时时照料。然而,老人虽然有6个子女,却唯有大儿子在床前尽孝,其他子女以外出务工不方便为由不履行赡养义务。无奈之下,老人坐着轮椅,在大儿子的陪伴下来到司法所求助。张敏随即与当事人所在的村居联系,成立调解小组,接着挨个联系老人的子女。虽然一开始吃了闭门羹,但张敏没有放弃,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一个星期的调解,几个子女承诺会将老人妥善安置在养老院,轮流看望。截至目前,老人的身份状况比较稳定。

近三年来,张敏参与调处各类疑难纠纷50余件,为维护辖区稳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走心普法

从乡村到学校,从田间地头到厂房车间,张敏不断探索法治宣传教育新路子。她见缝插针,找准切入点,每月开展不同主题的普法宣传;她借力发力,以“法治文艺下乡”为契机,让百姓在通俗易懂的节目中接受法治熏陶。

“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我要时刻保持状态‘在线’,活力‘满格’,忠诚履职奋力奔跑。”点亮万家灯火,守护一方安乐,张敏用行动践行诺言,在平凡岗位上诠释着为民服务的情怀。

退而不休乐在调解

人物名片:

陈立传,男,195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黄山市休宁县“传哥调解工作室”调解员。

所获荣誉:

2013年,被授予“全省双百佳人民调解员”称号;

2017年,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2021年,被评为“黄山市人民调解能手”。

“有矛盾,找‘传哥’准没错。”在休宁县,“传哥”是远近皆知的“和事佬”。2016年,陈立传从热爱的司法所所长岗位退休后,没有闲下来,而是牵头成立了休宁县首家个人调解工作室,用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为群众搭建了“连心桥”,构建了“和谐墙”。

“换作是你”止纷争

休宁县渭桥乡珰金村村民汪某与汤某系前后邻居几十年,时常互相帮衬。然而今年,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一下降至冰点。只因汪某翻新自家房屋,双方因为房屋界线与建筑高度问题,闹得很不愉快,三天两头发生争吵。

0ab56061-1916-428c-8be7-07457c9cc245.jpg

村委会协调无果,汪某找到“传哥”帮忙。“我马上随你去看看!”陈立传二话不说,来到现场调查取证,与双方当事人充分沟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陈立传情、理、法并用,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汪某与汤某就建房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经过多年实践,陈立传总结出“换作是你”调解工作法,即在双方当事人冷静下来的基础上,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利益得失,从而不断弥合差距。他在调解的过程中从不偏袒任何一方,站在公允的立场上促使问题得到化解。

“啃硬骨头”解民忧

今年6月的一天晚上,年过七旬的唐某在休宁县状元文化广场散步,被两名玩耍中的幼童无意撞倒受伤。后唐某住院治疗花去医药费1万多元。治疗结束后,唐某家人向小孩监护人多次提出索赔,遭到拒绝。

陈立传获悉后,仔细调查事情经过,为幼童监护人宣讲民法典中有关侵权责任的相关条款。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幼童监护人承诺向唐某支付4.5万元的补偿,现已兑现到位。事后,唐某委托家人向陈立传致谢,并赠送了锦旗。

34f5a7dc-e929-4b56-8f39-fde6661849a6.jpg

有心就有招,面对疑难复杂的“硬骨头”,陈立传总能凭借自己的毅力解决。该县蓝田镇程某务工的企业倒闭,其要求企业补偿相关务工待遇,没有得到落实,形成上访案件。2022年2月,陈立传受委托参与此案化解。他深入现场调查,走访相关当事人,经过几十次协商,促成程某与当地政府就补偿安置达成协议。协议签订后,陈立传又多次回访,督促双方履行协议,确保真正案结事了。

“爱操心”的苦与乐

再杂乱的“线团”,“线头”总在他手中;再疑难的“病症”,他总能手到“病”除。他用四两拨千斤的智慧与耐心,以情动人、以法育人、以理服人。

“传哥,你都忙活十多年了,怎么退休后还乐意干,不烦吗?”面对身边人的不解,陈立传坦言,“有时候刚刚端饭碗,有时困了正要休息,人家打来电话要调解,我也觉得累。可问题摆在那儿,必须要解决。当我见到当事人的一张张笑脸、一声声道谢,就觉得再累也值了!”

他站在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用自己的坚守,调千家难事、解百姓忧愁,操心着“大小事”,虽然平凡、琐碎、忙碌,却内心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