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歙县检察“徽文化保护三步走”助力传统村落保护与焕新
来源:王启龙 阅读量:10000 2023-12-14 13:20:14

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是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具有独特的当代价值。歙县于1986年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截至今年6月,全县具有中国传统村落167个、历史建筑2976处,均位列全国县级第一,现有地面不可移动文物3785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89处,其中国保22处、省保54处、市保27处、县保186处。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全县具有国家级非遗名录6项、省级24项、市级64项、县级170项。

厚重历史根基 保护之责任重道远

歙县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自2020年起,就古建筑(文保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三个徽文化代表性内容开展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为歙县辖区内的徽文化保护与发展工作建言献策。

能动办案理念 创新之力迸发光彩

歙县人民检察院以检察公益诉讼为抓手,2020年办理涉古建筑(文保单位)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4件,2022年办理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2件,2023年办理涉传统村落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25件,体现了检察机关“由点到面”的法律监督过程。前往歙县丰乐小学开展“保护我们的徽文化”主题法治课和主题征文活动,激发学生通过法治力量保护家乡文化的萌芽意识;与县文旅体局、教育局、乡镇政府等单位出台《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作机制》《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进校园工作机制》,助力解决非遗项目缺乏长期监管与非遗传承人培育等重点难题;向县委县政府递交《关于建议强化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暨打造文化旅游经济新业态的报告》,获得县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2023年年初,该院将“传统村落保护”定为当年检察公益诉讼的重点内容,及时成立了由检察长担任组长的专案专班,获得了安徽省院、黄山市院的指导与支持。联系最高检信息技术中心等机构积极构建传统村落风貌统一保护的数字检察监督模型,走访传统村落调查46处。前往县政协、县住建局、县文旅体局、有关乡镇政府等单位,以及宣城市磡头村、浙江省杭州市嵩溪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先进地区开展调研,及时向县委、县政协、市人大常委法工委递交调研报告、提案建议、立法建议。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参加公开听证,联合七家相关单位建立《歙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协作机制》。

协同多家智慧 团结之心终成硕果

通过上述系列案件的办理,在县文旅体局、县文物事务中心、乡镇政府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县的古建筑(文保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系统保护,及时清除了古建筑(文保单位)周边和非遗传习场所的消防、卫生隐患,补充了文物保护单位标识,核查了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开展情况,推动了“全县非遗保护工作培训班”的召开。助力县住建局对全县120余栋徽派古民居进行了修缮和风貌整治,出台规定加强了对传统村落内部新建、改建房屋风貌统一性的审批管控,并推动多个乡镇在传统村落内部增设消防器材、监控设备、垃圾回收点、危房警示标志,多角度保护传统村落的物质肌理。同时依托机制,联合争取各项资金开展古建筑(文保单位)、古民居修缮与濒危非遗项目的挽救工作。

此外,歙县人民检察院积极推动黄山市非遗保护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助力写入“检察公益诉讼”相关条款。结合汪满田鱼灯亮相上海豫园灯会的契机,撰写相关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非遗保护的经验报道类文章,荣登《检察日报》头版头条;撰写传统村落检察办案故事《穿越时空的“考古”体验》一文,被国家级杂志《方圆》刊载。(王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