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文化遇见现代法治,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枞阳县委政法委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大部署,将“先让礼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融合,初步形成“说、听、记、察、劝、让、和、 访”八步“先让礼让工作法”,不断拓宽矛盾纠纷化解渠道,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平安建设的“枞阳样本”。
■当传统文化照进现实
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枞阳汉代设县,至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是我省文化大县。位于长江北岸的枞阳县,境内有诸多名山,还有两赛湖、四大水系。义津镇的先让村,就位于枞阳县菜子湖畔的一座湖心岛上。
先让村古名先巉嘴(俗称下家矶),之所以改名“先让村”,和300多年前留下的一段先让礼让故事有关。明末清初,岛上住着一位名叫吴廷枚的乡贤。吴廷枚父辈留下的祖山界与邻庄的祖山界相邻,因界限不清,每到伐树、砍柴、垦荒时,难免发生争执。为避免两家矛盾激化,吴廷枚在亲自勘察祖山情况后和家人说:“汉寝唐陵何处是,再过些些也不妨。不妨先让他十丈吧。”对方听说后也十分感动,表示同样愿意退让十丈。我先让、你礼让的故事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而吴大先生推崇的先让礼让的家风,也深刻影响了这一带的乡风。
2020年,长江“十年禁渔”战略实施,生活在菜子湖畔的先让村村民们,面临着上岸后的生计困难。为解决好退捕渔民的实际问题,村党支部不仅对困难户实行“一对一”包保帮扶,还打造了“村民说事会”参事议事平台,集体商议诸多难题。据悉,当地退捕渔民至今无一户致贫、失业、上访;不仅如此,村集体收入还连续两年都翻了一番。先让礼让的乡风让大家明白,只有团结互助才能攻坚克难;先让礼让的乡风,也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斯人已去,风韵犹存。经历了数百年的时光淘洗后,先让礼让的精神光芒与现代化社会治理相映成辉。为深度挖掘和发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8月,枞阳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展“先让礼让”美德教育,将“先让礼让”的内涵和外延提质升级,打造以“我先让,你礼让,互让十丈美名扬”为主题,以 “先让礼让、 互谦互让、明辨事理、以和为贵”为内涵,以“源头治理、全民参与、和谐共享”为体系,以“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平安不出事”为基层治理总体目标,集“说、听、记、察、劝、让、和、 访”为一体的闭环八步“先让礼让工作法”。
■“枫桥经验”枞阳实践
传统乡风氤氲,滋养世情人心。如何破壁出圈,形成助力现实治理的体制机制,尚需改制的勇气和务实的探索。
枞阳县法院在全县建立首个“先让礼让”工作室,并将其充分运用到审判调解工作中。以情动人、以法服人、以礼感人,工作室成功化解了多起民间借贷纠纷及侵权自认纠纷等案件。
2022年12月,田某因中耳炎发作回家,其祖母请来村卫生室黄某到家中为其看病输液。输液过程中,田某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在意识丧失后,右足不慎插入电火桶内被烫伤,紧急送往医院进行了拇趾截骨术。事后双方就赔偿事宜一直未达成一致意见。田某一纸诉状将黄某、枞阳县某镇卫生院告上法庭。
为实质性化解各方纠纷,承办法官借力“先让礼让”工作室,将各方当事人约到工作室,客观分析案件事实、法律适用等问题,引导各方当事人之间进行共情和换位思考。经多轮沟通,各方当事人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签署调解协议,黄某也当即一次性给付了赔偿款,各方再无争议。
枞阳县公安局钱铺派出所在现实工作中,也发现了先让礼让文化的重要性,并积极应用于基层矛盾纠纷的调解,取得良好成效。
近期,该所民警在基层走访时了解到,辖区内将军村两户居民因夹在两户间的鸡舍问题互不相让,矛盾不断升级,两三年来,镇村及派出所、司法所多次组织调解均无果。该所民警积极实践“八步工作法”,今年9月,实地调查走访沟通不下数十次;在系统梳理矛盾症结后,全所开会复盘,研究对策,最终找到突破口——邀请双方子女进行“曲线沟通”。其中一户的儿子在某高校担任辅导员,在听取民警实地考察得到的警情分析后,十分感动,表示愿意积极斡旋。随后,民警又多次登门拜访,向两位当事人宣讲“先让礼让”文化,两位老人颇受触动,随即一户主动让步,堵起鸡舍大门,另一户也发挥礼让精神,砌起高墙。至此,持续数年的矛盾纠纷,终于成功化解。
■善治画卷正徐徐展开
枞阳县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积极运用“先让礼让工作法”,坚持德法共治,兼顾法理人情,成功促成了一起刑事案件当事人的和解,并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处理,取得“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在审查起诉王志恩(化名)交通肇事案时,承办检察官发现,卷内既没有刑事和解协议书,也没有赔偿谅解的材料,更看不出被害人亲属对案件处理有什么意见,于是立即联系被害人弟弟王志(化名),告知他有关诉讼权利并听取意见。王志直率地讲,王志恩和哥哥是老弟兄,发生交通事故也是意外,不想追究王志恩的民事和刑事责任,也恳请司法机关宽大处理。检察官上门对王志恩进行讯问、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时,已75岁的王志恩反复申明很后悔,这么大年纪非要骑电瓶车,把弟兄的命搞没了。王志恩还提到老兄弟一家太厚道,至今没要他出过一分钱,更让他心里过不去。
随后,检察官组织召开了一次公开听证,由于王志恩年龄太大、出行不便,由王志恩的女儿参加了听证。在听证会上,王志恩的女儿对于王志一家宽宏大量连道感谢,在场听证员们也对两家的和睦相处、宽容礼让予以肯定,同意对王志恩作相对不起诉处理。
枞阳县检察院检察长江家丰说:“百姓总说,礼为先,日后好相见。法律条款的制定也来源于生活。只有把冰冷的法律条款和百姓日常生活相结合,法律要服务百姓,执法更要回归日常。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差点割裂两家的亲情,但正因为两家人的宽容礼让,案件不仅得以公正处理,也向乡亲们传导了‘先让出和谐,礼让成习惯’的社会正能量。”
据枞阳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武根介绍,八步闭环式“先让礼让工作法”中,创新重点主要集中在“记”“察”“访”这三点上。
“记”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随时记录,认真分析,及时反馈,不当“甩手掌柜”,而要做群众的“店小二”;“察”是指在化解纠纷过程中,对群众所说的、自己所听的,不妄下结论,而应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亲临现场,实地查看,倾听百姓声音后,再做进一步判断;“访”则是形成“先让礼让工作法”闭环的重要一步,指在纠纷处理后,要及时回访当事人,对调解事项的处理结果是否满意,真正实现案结事了、息访罢诉、事心双解、群众满意。
今年9月以来,枞阳县法院利用“先让礼让工作法”调解结案174件,调解率达76.68%,取得了较好成效;县公安局也充分运用“先让礼让工作法”,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70余起,调处成功率高达92.26%,大力防范了重大案件发生;截至目前,县政法各单位、基层派出所、各行业调解委员会、16个乡镇和县经开区下辖的214个行政村(居)都建立了“先让礼让”工作室,快速解决民纷,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真正形成“源头治理、全民参与、和谐共享”的目标体系。
编后:300多年前,发生在枞阳县小山村里一段“先让礼让”的乡贤故事,因蕴涵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谦和礼让”的特质,被发扬放大,并融入现代社会治理,古为今用,塑造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八步“先让礼让工作法”,走出一条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治理之路,也成为枞阳县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记者 陶妍妍 于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