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长江在安徽西中南部拐了一个弯,江边有一座美丽小镇——芜湖市三山区。面积32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汇聚两大开发区、5500余家企业单位,亿元以上项目93个,实有人口20.2万。芜湖市公安局三山分局立足实际,创新开拓。今年9月初,在全市公安机关首推“大部制改革”,走出了一条“一警多能,一警多专,一警多用”探索之路,提升了民辅警工作能力,实现了“辖区稳定、人民满意”目标。
A 打破瓶颈 向内部要“警力”
“我们改制的目的是通过职能警种部门整合,加快倒逼民警学习多岗位业务、承担多岗位职责,全方位培养复合型人才,真正做到‘平时专科、战时全科’,切实提高民警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全局打击和服务效能。”分局党委书记、局长宋军芳说。
三山分局现有110余名民警、180余名辅警。面对辖区管控工作实际和警力少、警情多的压力,无疑是巨大挑战。如何打破瓶颈?分局党委审时度势,迎难而上,向内部挖潜力,要“警力”。于是,经过外出取经、内部整合,“大部制改革”顺势而生。
分局以党建为引领,以打造“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基层民警满意”的服务型公安机关为目的,落实指挥保障、政工监督、基础防控、侦查打击等4个党支部更名及换届、改选、补选等工作。将原有机关、派出所各大队、部门进行整合归并,设置“主战”“主防”两大主体功能。其中,“主战”包含综合研判、调度指挥、勤务保障以及执法监督、打击犯罪。而“主防”则以基层派出所为基础,将三个派出所原有15个社区整合为8大警区,社区、治安民警全部捆绑下沉到警区,实现“大警区小兵团”局面,充分挖掘、释放派出所警力,让警力效能实现“1+1〉2”“一人能干两三个人的工作”,进一步提升民警辅警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10月11日上午8时许,分局接到报警:辖区某小区一辆私家车内5800元现金被盗。接警后,作为“主战”的分局指挥保障部立即展开研判分析、侦查打击部进行视频侦查。很快锁定两名嫌疑男子。“主防”“警区”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社区民警及时参与摸排。通过多方融合,集中攻坚,最终获取有效线索。当日17时许,即将两名嫌疑人缉拿归案。经审查,两名嫌疑人对拉车门盗窃车内现金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从发案到破案,仅仅9小时,充分彰显“大部制改革”优势与作用。
在此基础上,针对辖区开发区企业多、人员流动大、矛盾纠纷多等特点,分局组建“党员先锋队”“红袖标巡逻队”开展园内联勤联防,营造“小事不出企业、大事不出园区、有事找‘警管家’”的良好氛围。
短短2个月,分局就破获各类侵财性刑事案件1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名。破案率较之改革前同比上升125%。辖区侵财性发案同比下降70%,治安纠纷类警情下降43%。辖区总警情量下降20.5%。警情压降成效全市公安机关排名第一。
B 闭环运行 向融合要“效力”
“我带着项目回乡,是因为家乡的治安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公安服务更方便贴心,我也放心安心。”甄先生是三山当地人,几年前他外出创业,取得不小成绩。今年国庆节其返乡探亲,在分局办理户籍业务时,目睹公安方便而贴心的服务,家乡治安状况良好。近期,带着项目返乡的他说了很多经营者的心声。
为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分局从实际出发,从群众需要出发,以“情指行”一体化机制为牵引,打破部门之间壁垒,整合各警种部门信息资源和措施,优化“物理组合”,催生“化学反应”。作为“主战”,在突发案(事)件的现场处置、调查等方面发挥了中枢、攻坚作用。而“主防”的基层警区,积极配合“主战”。两者互相融合,彼此支撑,闭环运行,使打击犯罪、治安防范、为民服务始终在线,各项工作呈现出崭新态势。
辖区碧桂园为大型居民小区,居民多、警情多。以往常常发生各类案件和矛盾纠纷。建立警区以来,共有3名社区民警、9名社区辅警全天候24小时开展警务活动。“主防”与“主战”互相配合,有效了解社情民意,治安防范宣传,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警区,大事不出派出所”。10月初,辖区发生一起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持刀伤人事件。接警后,“主战”侦查打击部及时介入,“主防”的警区加大配合,很快将事态控制。随后,针对因患者伤人产生的纠纷进行调查调解,使伤者获得相应赔偿。一起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大部制改革”以来,分局共化解矛盾纠纷400余起,化解纠纷量较改革前上升30%,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化解纠纷靠前,服务更不能缺少。为最大限度服务辖区企业和百姓,分局“大部制改革”探索建立“基础防控部”,实现“政务服务、派出所警区、移动警务车”等全方位公安政务服务模式,加速推进“一窗通办”改革,整合出入境、行政审批、治安、户政等警种行政审批职能,对标“最多跑一次”及“星级窗口”建设标准,设置统一服务专窗。优化审批流程,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
11月初,三山开发区的一家物流企业急需办理外来员工居住证。但时间短、人员多,让企业犯了难。在园区内的“警区”得知后,立即对接该企业并开通便企“绿色通道”,快速搭建帮助企业办理居住证手续。很快,近百名员工顺利办理了居住证。以“小窗口”服务“大民生”,切实解决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11月10日,分局通过持续优化“办不成”反映窗口工作机制,为一名在国外就读暂时无法回国的大学生钱某办理身份证丢失补领相关手续,其母亲送来印有“为人民服务”的锦旗表示感谢。
“大部制改革”以来,分局公安行政窗口接收预约办事1660余次,办理各类证件470余件。为企业提供“绿色通道”服务13次,为企业办理各类审批服务45件。
C 横纵相向 向工作要“新力”
“现在我们分局的民警不仅能办案、调解纠纷,也能解答群众关于办理户籍方面的咨询。群众满意度得到提高,民警自己也获得了成就感!”分局指挥调度队负责人谢德坤自豪地说道。
80后的吕维是侦查打击部二队的民警,他身兼侦查破案、研判预审等职责的同时,边学边干,掌握了调解纠纷、解答群众咨询能力。10月底,辖区发生一起涉嫌强奸案。接警后,吕维与同事立即展开侦查。由于案发区域没有视频监控、没有证人证言,嫌疑人百般狡辩,案件侦查一度陷入僵局。而被害人因向嫌疑人家人索要赔偿发生纠纷。吕维与同事在侦查取证的同时,向被害人解释相关法律法规,通报案件进展情况,得到对方的理解。经过侦查最终成功破获案件,为被害人赢得了赔偿。被害人对公安工作十分满意。
“因为侦查破案时会遇到一些纠纷和群众提出的问题,我们必须学会一警多能,这是分局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必修课。”吕维有感而发。
“大部制改革”以来,分局新建能力提升·培训中心,通过业务培训、系列警种“小课堂”、参与侦办案件、设立“三星荣誉墙”等方式,促使各岗位的民警主动参与业务培训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提高自身各方面知识储备,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如今,分局呈现从遇见案件“不想干、不会干”变成“主动干、熟练干”,从只懂单一业务的“专科”到懂研判、懂取证、懂审讯的“全科”的良好工作氛围。借鉴福州公安“有效工作法”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分局大部制改革全员考核机制,进一步健全民警培养、选用、管理机制,推动队伍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真正促进队伍管理和工作质效“双提升”。确保80%的民警能够做到“遇到什么警情就会处理什么警情”,避免“推诿”“延时”事件的发生,使有限的警力发挥最大潜能与作用,让实现“一专多能、平时专科、战时全科”成为事实。
“我们还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抓住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问题导向、基础导向、氛围导向等重点,不断完善提升,凝聚起分局全警改革创新的磅礴力量,让大部制改革在分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面对未来,宋军芳信心满满。(通讯员 张红 王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