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歙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司法服务方式,以“无讼服务点”建设为切口,推进全县“无讼无访村(社区)”创建,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统筹推进有实策。县委政法委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大抓基层工作部署,制定《开展“无讼无访村(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创建标准;并将每月无讼无访村(社区)创建比例纳入“和美善治月月晒”内容,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今年3月,县法院深渡法庭联合街口镇设立全市首个“枫桥式”无讼服务点,县委政法委通过召开全县“无讼服务点”建设现场会、组织实地督导,已建成长陔乡“和”茶吧调解室等11个乡镇无讼服务点,以示范效应推动全县“无讼无访村(社区)”创建出圈出彩, 为诉源治理赋能增效。
建立机制出实招。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综合研判、协调联动化解机制以及基层调解队伍考核激励、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解纷码”推广应用,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推进“驻村夜访”向“驻村遍访”覆盖,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网格员、“一村一警”“法治副书记”的作用,及时收集群众诉求,掌握苗头隐患,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多元司法服务,提高解纷实质效果。完善委托调解、督促履行、司法确认、信息反馈等衔接制度,确保诉调、检调、访调及警民联调等对接机制高效运转,推动矛盾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预防矛盾升级形成诉讼或者信访。
定分止争见实效。通过“无讼服务点”建设,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依托“云上法庭”平台,让司法服务离群众近一点,特别是让偏远地区群众在当地就能实现矛盾纠纷“及时解”“高效解”。县政法各部门坚持关口前移,以司法指导激活基层自治,不断培育壮大调解队伍,进一步整合综治中心、司法、信访、辖区派出所、法庭,以及各村调委会、乡贤等社会组织力量,组成矛盾纠纷化解“智囊团”。推行村干部走进基层法庭、基层法官走进村(社区)的“双走进”活动,促进提升基层干部法律素养和矛盾调处能力。县委政法委牵头在县法院建立矛盾纠纷和解中心,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专员+N”多元化解新模式,协助乡镇解决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从源头减少诉讼。今年以来各乡镇共排查矛盾纠纷1226件,调处成功率达98%,其中“无讼服务点”成功调处纠纷45起,努力实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家门口得到解决。(通讯员 潘爱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