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谁普、普什么、谁来普、怎么普”,当全民普法的“车轮”轰然驶过三十余载,普法“四问”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安徽交出自己的亮眼答卷。
“八五”普法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措施,谱写新时代全民守法普法的新篇章,让法治印记坚实镌刻在江淮大地上。
精准普法见实效
“所有被测人员的总平均分为 81.81 分,最高分为 96.60 分,最低分为 63.20 分。其中,领导干部群体平均分为 85.58 分,最高分为 96.60 分,最低分为 77.20 分……”近日,宣城市第一轮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测评结果出炉,以精确到百分位的成绩,“晒”出真实水平。
作为全国八个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城市之一,宣城自今年6 月起,通过充分调研、数据建模、模拟测评等方式,出台《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初稿)》,并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测评工作。测评组随机抽取 10 个市直单位、7县(市、区) 2000 余名“四类人群”法治素养指标,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分析,综合研判宣城市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近期,该市将根据第一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测评指标,并同步开展法治素养提升精准施测系列活动,为全国试点提供“宣城思路”。
正人者先正己,律人者先律己。对国家工作人员来说,宪法法律知识是必修课。
聚焦“关键少数”,我省将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内容,年均开展专题学习2次以上。每年组织开展全省领导干部宪法法律知识测试,定期开展旁听庭审活动。截至9月底,全省国家工作人员接受法律知识培训达236万人次,全省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持续增强。
解一卷而众篇明。聚焦“关键时期”,我省组织开展中小学“宪法晨读”、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公开课、模拟法庭等活动。切实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作用,结合“开学第一课”、防范校园欺凌等主题,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普法宣传。全省中小学校聘用法治副校长9585人,实现100%覆盖。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195个,每年接待青少年200余万人次。
聚焦“关键群体”,省法宣办选取合肥市肥西县等5个地区作为试点区域,分层分类对农村村民、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等开展法治素养提升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送法暖民企”“惠企暖企 普法先行”等主题普法活动,截至9月底,主题普法活动已走进20200家企业,梳理法律风险点7000余个,提出法律意见建议8000余条。
创新形式下实功
省第二十一届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于10月20日至24日在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举行。其间,肥西县司法局“花开的声音”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上门给8家苗木企业送上“法治体检”套餐,帮助企业运用法律手段防范与控制经营风险。
肥西县作为“苗交会”的永久举办地,其苗木花卉行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苗农、苗企。为更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2年以来,肥西县积极打造“花开的声音”法律志愿服务普法品牌,招募志愿者26名,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职能,推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维权。
普法工作不是机械地解读法律的内涵,而是要以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靶心”,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法治信仰落地生根。
为了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学法阵地,我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公园(广场)建设,推动法治文化基地布局合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八五”普法以来,省委宣传部、省法宣办等部门共同命名24个基地为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省累计建成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436个、法治公园(广场、长廊) 439个,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30108个,超额完成全国“八五”普法规划要求的各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数量。
“法治+文旅”,加出徽风皖韵法治文化品牌。法治文艺演出“好戏连台”,法治风光随处可见。
“如果你坚持不赡养父母,我就用法律武器帮助张大叔收回房子……”面对霸占房产却不赡养父亲的“张小天”,“管小颍”仗义出手,帮助张大叔维护了合法权益。“管小颍”是颍上县司法局、县法宣办、县法律援助中心联合打造的普法动漫剧《小颍说法》的主人公。Q版动漫人物“管小颍”和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司小妹”在剧中以案说法,普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除普法动漫外,阜阳市还以管子法律文化为依托,编写研究管子法律文化专题文集,推动管子法治文化品牌基本定型。
全省各地充分挖掘历史遗迹、典故中的法治文化精华,根据时代精神加以转化,综合运用“报、网、端、微、屏”等资源和平台,打造更多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作品,使优秀法律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普治融合出实招
“这件事让我深深感到不懂法真不行,本来维权是正当的,可要是冲动去闹,有理也要变成没理。” 肥东县众兴乡花灯社区居民张国义告诉记者,多亏了村里有“法律明白人”,不然自己真的要“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张国义此前在一家厂子打工时手指被机器夹断,经治疗逐渐康复,但公司老板不认账,反而将其辞退。张国义气不过,喊了同族亲戚到厂子里讨说法,准备谈不拢就干一架。“法律明白人”许文祥得知消息,立即制止了这一行为,先是给张国义算了经济账、法律账,再和村法律顾问一起去工厂协商。最终厂长不仅答应赔偿,还承诺让张国义复工。
像许文祥这样的“法律明白人”全省共有11.8万名,他们常年活跃在江淮大地的村头田间,播撒“法治”的种子,成为基层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基层治,百姓安。“八五”普法以来,我省实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三年行动(2023-2025年),通过亮牌提升工程、阵地建设工程、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法治惠民工程,力争到2025年建成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00个,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000个。截至9月底,全省已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4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43个,核定撤销或注销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20个。
“法润乡村社区”专项行动在各地火热开展,省司法厅、省公安厅、省农业农村厅等14个部门携手,深入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就业、生态环保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10个领域28部重要法律法规普及工作。
“八五”普法后半程,我省将以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导向,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着力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高质量普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管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