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义务奉献二十载 守护群众“平安路”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11-13 15:28:29

87fb5514-c6a1-4862-ae57-07bd6884966b.jpg

▲图为丁华平护送老人过马路。

11月8日,立冬,空气中添了几分寒意。

天刚蒙蒙亮,丁华平又穿着那件印有“江淮义警”字样的标志性蓝马甲,来到十字路口。再过一会,早晨上班的、买菜的人就要多起来了,他得按时“到岗”,配合交警疏导好车辆和行人,确保每个人都安全通行。

一阵风吹来,寒意侵袭,丁华平却显得格外精神,在这个路口,他已经坚守了20年。

不求回报 义务当起“交通劝导员”

新河桥集镇位于宣城市宣州区沈村镇丁店村,318国道东西方向从这个小集镇穿境而过,路两边商铺、菜场林立,每天来往的车辆和行人都很多,这里也是通过318国道从市区到郎溪、广德方向的必经之路。

在国道和县道交汇的十字路口,市口格外好。20多年前,30多岁的丁华平在这个路口开了家小超市。

生意做久了,丁华平发现,十字路口前后都是双向两车道的狭窄道路,人流量大,但路口没有红绿灯,车流高峰期容易形成拥堵,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对此,交警部门也实地勘察过,但该路口是一个不规则路口,位于国道两侧的南北方向的两条县道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其于318国道交叉的位置存在一定的错位,不适合设置红绿灯。且设置红绿灯需要占据路边的部分区域,但这一段318国道双向只有两车道,道路狭窄,周边的房屋距离道路很近,难以满足相应的条件。

起初,热心的丁华平看到路口车辆拥堵时,总会放下手头的生意,到路口义务指挥交通。这是一个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工作,一开始,丁华平也不太熟悉,好学善思的他便跟着交警学,一边实践,一边积累经验,很快变成了“行家里手”。

从那时起,村民们经过十字路口时,总能看见丁华平穿着蓝色背心,熟练地指挥交通。有人给他点赞,但也有人不理解,说他闲着没事干,甚至追着问他“一天能拿多少钱”。

面对大家的不解和质疑,丁华平没有解释和辩驳。

小孩过马路没跟上奶奶,被来往穿梭的车辆吓得待在路中间不敢动,丁华平看见后一把抱住,将小孩送到老人手中并嘱咐其一定要看住小孩,注意安全;80岁的老人从敬老院出来到新河桥购物,想回去时却迷失了方向,在十字路口来回打转,丁华平看见后将老人送上回院的公交车……一桩桩小事也逐渐让大家转变了对丁华平的看法,对他的信任也与日俱增。

“我只是希望在家门口这条路上,大家都能平平安安通行。”如今,日升日落,斗转星移,丁华平仍旧站在这路口守护着大家的安全。

眼观六路 路口“移动的红绿灯”

“这是我们新河桥车流量最大的十字路口,走到这看不见老丁,还真不习惯呢。”30多岁的壮小伙,干成了60岁的老大伯,现在,丁华平已经成了大家心中“移动的红绿灯”。

今年,宣广高速改扩建,部分高速路段封闭施工,丁华平超市门口的318国道车流量大增,他也比以前更忙碌了。为了更好保障大家的出行安全,丁华平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了,大约5点钟就穿上背心,在路口疏导交通,直到6点多钟有交警到路口执勤,他才回到超市继续忙碌起来。等到交警下班后,他又利用家近方便的优势,“上岗”干活,经常一忙就忙到晚上9点多。

丁华平的工作也得到了当地公安部门的认可,并加入了当地派出所组建的义警队伍。为了保障安全,新河桥路段所属的交警中队还为他准备了反光背心。

疏导交通看起来简单,但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这不是谁都能干的,我们去搞可能还会越搞越堵。”在村民们眼中,丁华平“很有一套”。他在疏导交通时能够很快根据车辆通行情况进行判断,分析如何让四个方向的车辆和行人安全快速通行。“我一般会注意看车流情况,再根据车辆方向等,看看他们要往哪里去。”丁华平告诉记者,闪烁的方向灯是他判断的重要依据。

因为这个路口没有红绿灯,转弯和直行车辆互不相让是造成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丁华平也有自己的方法。当看到有车辆需要左转时,他会根据车流情况,示意直行车辆暂停,并指示左转车辆快速通行;看到有行人需要过马路时,他则根据车流情况,指引车辆礼让行人;如果过马路的是老人,他还会主动搀扶老人安全通过马路。

丁华平虽然不是警察,但在大家眼里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编外辅警”。20年间,他累计护送学生、行人安全通过上万人次,劝导和纠正不文明交通行为千余次,预防各类事故百余次。正是由于他的执着坚守,才有效预防新河桥集镇交通事故的发生。2022年,丁华平荣获“宣城好人”称号。

如今,宣城市阳德路东延段(双塘-九女)道路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2024年上半年将建成通车。届时,经318国道从广德、郎溪方向往来宣城市区的车辆,将可从新的道路通行,不需要从新河桥集镇的狭窄路段经过,这个小小的十字路口压力将大大减少。

乐善好施 村民口中的“热心肠”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丁华平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长期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的动力。

在维护当地交通秩序安全的同时,丁华平还义务当起了政策法规的“宣传员”,自编普法顺口溜,摘抄法律法规及惠农政策、先进人物事迹等,张贴在丁店村的宣传栏上,便于过往行人学习阅读。

2021年9月,罗清芳又一次看到丁华平在十字路口疏通拥堵车辆,随手拍摄了一个短视频在网上发布。从此,丁华平的善举得到更多人的熟知。在其事迹感染下,越来越多的爱心村民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如今这个队伍已经扩充到13个人。

他们还自发成立了“日升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小组,在丁华平的带领下,小组成员不定期开展志愿活动,从马路拥堵指挥疏通到公路事故现场救援,从人居环境整治到扶贫救济,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丁华平带头把“宣城好人”1000元奖励捐给“日升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小组,其他志愿者也纷纷捐赠钱物。

急难险重前,总少不了丁华平和伙伴们的身影。每次洪水过后,他都会组织志愿者清理新河桥集镇边的河道两岸垃圾。遇到因大雪造成车辆滞留几天不能前行时,他总会在第一时间为驾驶员师傅送去开水、方便面……这些看似平凡的善举数不胜数,温暖人心。自“日升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小组组建以来,丁华平和其他成员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百余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上千小时。

“从他身上感受到了奉献的力量,所以我想跟他一样把路人当亲人,尽量帮助到大家。”作为丁华平精心挑选出来的“徒弟”,罗清芳笑称自己不仅学会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志愿者,服务交通出行,而且受“师傅”影响,更加坚定了无私奉献的决心。

新河桥路口依旧车来车往、人潮拥挤,丁华平干脆利落地指挥,一挥一放间满载着对平安的期盼。

“守护‘平安路’,带动身边人,让爱心的接力棒一直传递下去。”看着十字路口络绎不绝的车辆和行人,指挥间隙,丁华平向记者说出自己的小心愿。(记者 徐奥萍 通讯员 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