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有凤来仪 治于“雉山”
来源:张兰君 程锋 阅读量:10000 2023-11-06 18:34:26

黟县雉山又名卢村,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始建于南唐,以卢氏宗族为主姓聚居于此,已历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仅给卢氏后人们留下了古朴大气的“志诚堂”、迎凤桥、驷车桥等古迹遗址,传下了雉山凤舞等非遗文化,更是以传统家训族规的方式传下“卢村三风”、“红白喜事十二条”,寓其意入画中,寄其语于楹联,雕其形于屋宇,正其纲在大堂,规矩其后人于耳濡目染之间,弘扬其崇礼善治之法在全族慎修笃行的举措里。

每逢佳节,村中举行凤舞表演,一路鼓鸣凤飞,沿河而上,自法治文化广场,过迎凤桥,由前街,入中街,经文化礼堂,到村史馆,随处可见悬挂在民居外墙上印章形式的“卢村三风”规约,“孝”之家风、“德”之村风、“和”之民风随着氤氲,全村的氛围“活”了起来,“婚事新办、喜事廉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的风俗遏制住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六个好”乡风文明评议、“好媳妇、好婆婆、好邻里、最美庭院”典型评选等方式直观展现在眼前,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的基层治理组织和多层次的基层协商格局发挥效用。党员卢玲筹备婚礼时,家人计划摆下50桌酒席,请柬也一一发出,但按规定,党员干部办喜事酒席不得超过20桌,经过反复与家人沟通,她主动要求把多出来的30桌酒席取消,并在家人的帮助下缩减宴请人员;村民卢某后病逝,家人因长时间受到红白喜事理事会成员日常宣传、教育的熏陶,主动取消为父亲大办丧事的念头,取消了锣鼓乐队等计划。“如今,村民们在红白喜事上基本上都比较自觉,不但简办宴请,事后还会主动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卢村理事会理事王顺华如是说。

雉山以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有机结合的乡村治理方式,采取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及法治教育,切实提高村民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结合村情实际,利用图书室和远程教育站点定期组织广大村民集中学习民法典、宪法及其他通用法律知识,依托法治文化广场和文化礼堂开展“综治宣传月”“送法进乡村”和“传统徽文化教育”活动,组织村民参加法律法规培训,设立法治宣传橱窗和法治长廊,16名法治宣传员和法律明白人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村民整体素质逐步提高。法治乡村与文明乡风互相促进,在专职调解员、人民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13年来,村中矛盾均得到及时化解,未发生1起激化上行或上访情况,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不断提升更筑牢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

雉山优化信用版村规民约,设定村规民约负面清单,同时创新《雉山村网格信用化管理办法》,用积分嘉许的方式,按照1积分等值1元标准每月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兑换积分服务卡,作为代金券到村乡风和美超市兑换商品,激发全体村民参与网格治理活力,促进村民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不断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去年以来,全村共完成农户信用评级494户,其中A级以上信用户332户(AAA级32户,AA级199户,A级101户),占比67.2%,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评级3家(A级及以上)。雉山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获评AAA级村集体经济组织,雉山村被评为AAA信用村。

经过十来年不断努力,雉山治理成效卓著。2011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美丽田园;2012年被评为中国首批传统古村落;2014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6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7年被评为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019年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2年被评为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村落;2023年被评为安徽省宜居村庄。(张兰君 程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