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那山 那水 那人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10-13 15:27:20

□崔光宝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是《故乡情》里的歌词。歌词描绘了故乡的风景特点:鸟语花香,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歌词深深地拉近了人们对故乡的追忆。

故乡一直存在每个人的记忆中,几度芳草绿,几度霜叶红,唱出的是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怀念。每每唱起这首甜美的歌曲,一下子把我带到思念已久的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土等故乡里的一切事物中,寄予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我的故乡旌德县兴隆镇三峰村正如歌词所述的那样,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青山绿水,群山环抱,紫气氤氲,绵延百里。

每每忆起故乡,故乡的山、水、青松、翠竹、百合花……依然在梦中。

山青

故乡的山峦连绵起伏,四面环绕,高峰耸立,它北接泾县,西连太平新园,南和歙县山脉相连,中段为凤凰山群峰覆盖,山势虽然没有庐山险峻,却很凝重;没有泰山雄伟,却很壮观。当天空晴朗,春回大地时,家乡的青山充满生机。你看:山顶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地在太阳光的映照下,绿得发亮。草丛中有五颜六色的野花竞相开放,黄的、红的、白的、紫的、蓝的……你挤我我挤你,都在争先恐后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山上数条弯弯曲曲的小道,如一条条玉带蜿蜒而上,直通山顶。阳光洒在山坡上,迎春花开了,金灿灿的,像金子掉在地上。山脚,各种各样的野花也张开了笑脸。草地作脸,野花作发,松柏、白桦树作衣服,一个美丽的大姑娘出现在青山上。

每逢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整个山头封得严严实实的,林间非常凉爽,被烈日熏烤的大人和小孩赶紧跑到青山去避暑,人们沿着一道道山路而上,清凉的山风把人们吹得如痴如醉,那种惬意无法用语言描绘。林中画眉山雀与你嬉戏,一会就把炎热置之脑后;秋天的青山,别有一番风味,座座山头的枫叶洒下了一片片金黄和深红,青松、枫树点缀其间。蓝天俯视着平静的山顶湖水,平静的湖水映照着蓝天,一切那么亲近自然,这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冬天的青山,更是清净得出奇。这里没有雪,但能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小鸟销声匿迹,风也很少光临,山路上偶尔有几只小松鼠,让你感受到青山的灵动。

青山如父亲脊背,沉稳敦厚,以他那博大胸襟,宽广情怀,呵护着群峰一草一木,养育着陪伴他左右不离不弃的纯朴善良的儿女。

故乡绵延巍峨的青山,不但景致优美,而且蕴藏丰富矿藏。铁矿和氟石矿给故乡经济带来翻天覆地的大变,使乡亲们走上富裕之路。

水秀

人是故乡亲,水是故乡甜。我的故乡虽然没有无边无际的大海、奔腾汹涌长江黄河,但故乡有绿草如茵的河滩、平如镜面的水库、清澈透底的池塘、潺潺流淌的小溪……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老家屋后那口水塘了,这口水塘承载了我太多童年的回忆,给我带来了许多欢乐。水塘不大,只有七八分田地大小,可水塘紧靠着山体,山林倒映在水中,构成灵动的山水美景。清清的水可以看见塘底的鱼虾,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绿得像一块完整无瑕的翡翠。池塘里鱼儿在欢快地游来游去,像一个个快乐的小精灵。几只鸭儿翘着尾巴,在那儿挺神气:“嘎、嘎、嘎”地叫着,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时刻注视水里的小鱼呢!池塘四周的梅树、白桦婀娜多姿,塘埂上鲜嫩的青草,引来了牛羊光顾。

每逢夏天,农田里人们忙得汗流浃背的时候,他们便放下农具,来到池塘边,脱掉上衣,一个个扑通扑通跳进池塘里游泳避暑,哎!水清凉的,好舒服!我时不时也和小朋友们在池塘里相互泼水、嬉戏。我躺在浅水中,太阳暖洋洋地照耀着我,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我,水流温柔地抚摩着我,我仿佛躺在妈妈的怀抱里……

水塘的左侧有一条小溪,长年泉水不断流向水塘里,即使遭遇旱灾,泉水仍叮咚流淌,灌溉十几亩良田,农作物丝毫不会受损。

故乡的小河,更是闪烁着光亮,犹如银色透明的纱巾蜿蜒在乡村的泥土上。远方奔腾的河流恰似无限延伸的哈达,镶嵌在蓝天的尽头。这时你才会真正领略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唯美意境,切身感受那山水风光的至高无上的境界。河中的鱼儿自由地游来游去,绿油油的水草在波光里荡漾。几处连接着田野的渠道,把清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农田里。

竹翠

我喜爱故乡的山水,更爱家乡的翠竹。每当东方的第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美丽的晨曦像仙女的彩衣一般布满天际。五彩缤纷的朝霞宛如金色的绸缎一样,为那片静静的竹林披上了金缕玉衣。家乡翠竹那不畏严寒酷暑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

当你走进故乡的竹林,首先扑鼻而来的是清新的竹香。竹子高低起伏,葱茏翠绿,清新、飘逸、恬淡、高雅,宛如进入竹海天堂。

风鼓动着竹叶形成的哨子声,或远或近,如跳动串起的音符;绿叶把整个竹子融为一体,如山峦的羽翼,穿插在群山的腰坎和泉水微波共天一色。

故乡的翠竹不喧闹,青翠中凝聚着刚毅,笔直中更显挺拔的雄姿,浓浓的绿色和坚韧向上的翠竹精神给人以鼓舞和启迪。它没有柳树的随风依依,也没有桃花那样的媚春艳丽,但它却有着青松的苍劲与挺拔。正如郑板桥诗云:“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故乡翠竹的美不仅在于它气势磅礴,高雅脱俗,更在于它不畏天寒地冻,风雪交加的时节,大雪压青竹,青竹挺且直!你看,当漫山遍野雪花飞舞,苍茫的大地都笼罩上一层洁白的羽衣。而只有家乡的翠竹,依然是那么挺拔青翠,那么郁郁葱葱,那么凌霜傲骨!

每当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时,想到家乡翠竹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仿佛一股清泉在我心中流淌,是它的这种精神,激励着我的人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

人勤

离开故乡虽然几十年了,但故乡勤劳的村民我永远无法忘记,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的精神深深烙印在我脑海里。

你别看故乡人一张土黄色的脸,布满了无数道皱褶。那是岁月的沧桑,生命的轮回。他们一双厚茧的手:撑起一个家,揽起一片地。一双粗裂的脚:踏破无数田埂小道;走过无数风霜雨夜。他们长年累月披星戴月在外劳作,付出的是咸的汗水,收获的是甜的果实……

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每逢春天来临之际,村民们就开始耕田播种,在田地翻土,抛撒稻谷,培植秧苗。当秧苗长到十几厘米高的时候,就开始插秧。那时,农村落后,没有机器耕田,农田全靠牛耕,村民通过犁田、耙田、耖田等步骤,把水田弄得像湖面一样平整,再把秧苗一棵一棵插到水田里,全靠手工插秧,动作麻利的村民一人一天能栽上一亩来田。地里种植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如玉米、花生、高粱……当他们在种植这些农作物时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翻土、施肥、盖土等诸多的农活。男村民负责翻土耕地,女村民负责播种、施肥等工作,印证了古代那句话:男耕女织。夏天要忙着给秧苗、玉米除草施肥,无时无刻都在忙碌着,没有一点休闲时间。

到了秋天是村民的收割季节,他们拿着镰刀,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收割稻子。你看,村民挥舞着镰刀在田里你追我赶地把一棵棵金黄的稻秆放倒,女的割稻,男的打谷,那时没有收割机,全靠脚踩的打稻机,他们一边把稻秆使劲放到齿轮上脱谷,一边还要用力踩打稻机脚踏板,踩得速度越快齿轮转速就越快,这样稻秆上的谷粒才能迅速脱离下来。由于劳动强度太大,汗水淋湿了他们的衣裳,吧嗒吧嗒地滴到泥土里,但村民似乎毫无累的感觉。

集体时代的村民,每天东方刚泛白,他们就下地干活了,晚上天黑才收工,特别是在每年六七月双抢收割季节,早上四点就起床,拿着马灯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田里割稻插秧,晚上有时干到十点才回家休息,高强度的劳动没有击垮他们,反而使村民越干越起劲。他们爱集体、爱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