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政法系统近年来倾心打造“五彩”服务机制,为全县高质量发展贡献政法力量。
新安绿润生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依托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设立“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进一步擦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品牌。与新安江——千岛湖流域9家法院签署司法协作框架协议,携手共启新安江跨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开创国内跨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先河。与淳安法院携手组织策划“保护新安江 鱼你同行”活动,共同守护新安江。歙县深渡法庭结合辖区库区、景区、山区典型特点,关口前移、能动司法,以“水上流动法庭”“巡回旅游法庭”“身边时令法庭”等贴近当地实际、彰显地域特色、满足群众所盼的方式,实现司法服务不违农时、不误农事、不添诉累,将司法服务精准送至群众身边。“流动法庭”文化浸润工程入选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
志愿红助平安。基于网格化管理,大力实施普法宣传工程,483名网格员、335名调解员、105名“和事佬”、500余名“新乡贤”纷纷身穿红马甲深入田间地头、茶园果园、学校企业等面对面为群众学生答疑解惑、分享经验。今年以来,组织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60场次,发放材料4.5万余分,解答法律咨询1300余人次。线下以192个“百姓评理说事点”和28支“平安有我”志愿者服务队为载体,志愿者收集矛盾纠纷线索446条,调处率97.5%。线上以“平安热线”(尾号统一为5880)“警民桥”“e治理”“解纷码”为抓手,精准分析群众诉求,免费为个人、企业提供服务,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目前,妥善处置各类警情56起,成功防范制止电信网络诈骗39起,调解纠纷836起,上报网格事件6万条,办结率达98%。
白皮书服务企业。巩固和发展以裁判文书为基础,以行政审判白皮书为重点,以司法建议、法律咨询、法治培训等为辅助,以座谈会商制度为后盾的工作机制,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爱企日”“新安夜话”“幸福来敲门”“党员干警服务企业助发展提升工程”等系列活动,推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60项举措,注重涉企纠纷化解,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7200余万元,全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守护群众“钱袋子”,严格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其上下游犯罪,依法审结刑事案件、暴力犯罪案件、黄赌毒犯罪案件、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犯罪案件、职务犯罪案件等2479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组织24名律师走访民营企业37家,帮助企业树立法律风险点18处,提出预防风险、解决纠纷等意见建议26条。
党徽金引领示范。深入实施“党建+基层微网格”工程,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嵌入微网格中,构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15580”(由我帮帮您)网格工作法,整合推动基层各类资源力量向社区和网格下沉和集聚,以党的领导撬动社会资源,构筑群众家门口的“美好生活共同体”。不断激活党员“细胞”作用,组织党员投身基层治理一线,以“驻村夜访”为抓手,善用群众语言,将党的创新理论播种在百姓心中,着力解决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拓展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整合各类资源构建“一张网”,网住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群众所需所盼,实现小小微网格,基层群众“幸福满格”。
政法蓝能动履职。县“四大班子”领导领衔推进、政府部门联动、乡镇协办,动员全县力量对平时行踪不定、传唤不到、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开展攻坚。“反诈阵线联盟”打卡张曙音乐广场,掀起反诈新高潮。在全市首创实体“法治护航中心”,四家联手“组团式”为企业提供涉法类一站式服务。建成全省首个罪轻不起诉“社会公益服务基地暨益路蓝光法治教育基地”,促进溯源治理与社会和谐。组织十大政法先锋、十大调解能手、十大优秀网格员在新安中学开展“平安有我·请您放心”主题思政课,他们化身“老师”,用自己的使命担当、调解经验、网格故事感染广大学生心向阳光、学习榜样。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全县89名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100余场次,组织召开法治主题班会1000余次,绘就学生的“法治梦”。(常芬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