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走进田间地头,坚持司法服务向前端走。8月11日,记者从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自年初聚焦诉源治理,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创新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方法路径,以“法庭+基层单位”“法庭+自治组织”等共同打造多元解纷新模式。
7月初,渠沟法庭在走访渠沟镇某村时,该村书记说起一件头痛的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2022年7月,该村张大姐受菊花种植户王某雇佣从事种植剪花头工作,不慎致左手受伤。雇主王某及时送医,并支付了全部医疗费,但就损害赔偿问题,双方发生了争议。张大姐认为伤口虽然治愈,但左手抓握无力,功能受限,要求雇主另赔偿3万元康复、误工等损失。王某却认为,其承担了全部医疗费,已经尽到雇主责任,张大姐的手只需恢复一段时间即可,考虑到雇佣关系仅同意支付1万元。徐集村村民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未果。了解情况后,渠沟法庭安排法官主动与徐集村书记联系前往村部共同进行调解。经过现场释法明理、答疑解惑,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雇主王某支付张大姐1.6万元,王某随即当场履行完毕,双方握手言和。
无独有偶,渠沟法庭接到渠沟镇某村村主任的电话,希望法庭能协同化解村里的一起土地继承纠纷。第二天,渠沟法庭庭长前往该村村部与村主任联合调解。经现场了解,矛盾的双方是朱氏三兄弟的老大和老二,其母亲早年去世,父亲于2023年初去世。父亲去世后不久,朱老二就向老大提出要求继承父亲生前土地,要耕种其中部分土地。朱老大坚决不同意,认为该块土地一直由自己耕种,二弟无权分割。双方争执不下,村委会也未能协调成功。朱老二一气之下毁坏了部分刚刚长成的玉米。两个家庭剑拔弩张,昔日兄弟情深荡然无存。调解现场,双方也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互不相让。联合调解组耐心倾听、引导各方发言,从相互争吵中逐步厘清了朱氏三兄弟及其父母土地的分配情况、承包经营确权情况以及耕种情况,也找到了双方矛盾症结,双方对父亲生前的赡养发生过争执,以致父亲去世后朱老二仍未释怀。联合调解组成员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村主任从家庭和睦、团结,兄弟情谊角度,做两兄弟的思想工作,渠沟法庭庭长则从法律角度作释法明理工作,向矛盾各方详细解读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关于农村土地承包主体客体及承包经营权继承问题等规定。在法庭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反复沟通下,朱氏兄弟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表示双方自行协商解决。矛盾就此得到化解,亲兄弟重归于好。
据悉,为了让矛盾妥善处理在当下、化解在基层,确保调解公平公正开展,法院驻院纪检组工作人员参与法庭调解,对调解工作全程监督。(记者 唐欢 通讯员 吴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