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司法局近年来以“人文关怀、教育引导、多方参与”为出发点,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积极稳妥推进社区矫正各项工作,社区矫正对象实现“零犯罪”。
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突出温情感化。社区矫正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歙县深入挖掘发挥社区矫正对象身边人物感召作用,推动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一是在社区影响评估中充分听取亲属、乡贤等身边人意见,邀请其作为矫正对象的监督人、志愿者,坚持用亲情感化矫正对象。二是在入矫教育、集体教育、走访教育中运用身边先进典型事例,辅以歙县优秀传统文化,夯实矫正对象感恩社会的思想基础,组建社区矫正心理咨询专家库,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常态化组织开展多形式的公益劳动,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从“矫其行”向“矫其心”转变。2022年以来,开展社区影响评估80件次,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义务献血、疫情防控、巡逻值守等志愿服务500余人次,开展个体评估、心理辅导9人次,集体心理疏导授课3场次受众150余人次。三是高效对接服务保障,及时为社区矫正对象排忧解难伸援手,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入户走访,全面了解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生活、家庭和思想情况,大力排查化解社区矫正对象家庭矛盾纠纷,积极为其提供政策法规咨询和就业指导,实现精准帮扶。2022年以来,落实低保7人次,发放救助20人次,实施就业技能培训(网络直播带货)5人次,3个岗位技能培训案例进入市级优秀典型。
以教育引导为“着力点”,突出监督管理。多元抓实教育矫正,持续拓引导渠道,营造社区矫正“辐射效应”。一是坚持“教科书”与“清醒剂”相结合,以警示教育为抓手,在重要节假日、重大会议活动前组织开展集体或个别谈话,借助社区矫正智能管理平台,运用“红黄蓝”三级预警模式,建立看得见的执法监管“实体墙”和看不见的信息应用“网络墙”,发布疫情、特殊时期及管理弱项等预警信息7次,召开撤销缓刑现场警示教育大会3场次,组织集体(个别)教育2400余场次。二是坚持“要我矫正”和“我要矫正”相结合,以惩戒式教育、网格化管理、大数据核查筑牢安全监管、有效监管的“防火墙”,打消矫正对象侥幸心理,端正其矫正态度。2022年以来,处罚社区矫正对象71人次、治安处罚6人,6名矫正对象因违反行政法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被撤销缓刑,实施电子定位监管20人次(正在实施4人)。排查化解债务纠纷、个性偏执等风险隐患20件次,5名社区矫正对象因涉嫌无证驾驶、违规拆卸电子定位装置问题线索被移送公安机关并受到处罚。
以多方参与为“支撑点”,突出齐抓共管。建强专门队伍,加大部门协作,鼓励社会参与,推动社区矫正工作从“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破解社区矫正对象管理难题。一是推进社区矫正“队建制”工作,完成歙县社区矫正城区中队办公场所建设,以购买服务方式聘用司法行政辅助人员4名。二是开展“府检联动”服务社区矫正对象企业,为涉企矫正对象开辟“绿色通道”,举办经常性跨市县活动听证1场,外出审批82人次;联合县检察院下沉督查16场次,督促整改问题20个。与公安等部门共同开展涉道路交通管理类集中教育,委托公安机关大数据信息比对3次。三是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化效用,利用村组(社区)干部、网格员等力量协助包保走访,向村(社区)发出《协助社区矫正工作通知单》300余份,村(社区)工作人员参与见面核查矫正对象5700余人次、调查评估102件次。(庄少华 施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