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桥村位于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四面环水,依水而居、人水相依,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两水八分田”之称。近年来,犁桥村立足“梦里水乡,古韵犁桥”特色,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让群众对法治可感可知可见,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激活法治引擎
释放水乡犁桥发展活力
坚持党建引领法治建设。犁桥村明确村党委书记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健全完善党员承诺践诺、志愿服务、设岗定责等制度,通过主题党日、支部学习会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学法,强化法治乡村建设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
组建区域党建联盟。联合和平中心学校党支部、西联镇供电党支部、国盛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组建中共犁桥水镇区域联合委员会,以组织联建为基础,带动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注入乡村。聘请执业律师为法律顾问,参与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工程招投标,审核把关经济合同,为犁桥发展旅游产业提供法律保障。
精细法治服务
赋能水乡犁桥依法治理
坚持村事村议、依法自治。按照“7+X”模式,通过户代表推荐,依法选举产生犁桥村民协商委员会和村民理事会,设立村民协商议事堂,作为村民日常协商场所。制订村民协商委员会议事制度、村民议事协商规则、村民议事协商程序等制度,建立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和反馈机制,对村建设规划的制订、村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决定,充分征求村民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坚持发动群众、法治为民。大力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在村干部、村调解员等群体中培养“法律明白人”,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和法治实践活动,参与文明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宣传,将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送入农村千家万户。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的原则,坚持矛盾不上交、及时就地化解。
厚植法治文化
助力水乡犁桥美丽蝶变
注重法治元素融入乡村规划。紧扣水乡特色,把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等法治元素融入乡村风貌,沿河线打造法治文化广场、农民法治书屋、法治文化长廊、道德讲堂等法治文化风景,亭、廊、楼、阁随处可见法治文化警句格言,着力打造一步一景、一景一法的村居环境。
注重法治元素融入民俗文化。依据本地特色和资源禀赋,移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落,展示古老的铜匠工艺、铁艺、木雕、糖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田园艺术季活动,组织志愿者宣传《文物保护法》《铜陵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让群众在潜移默化的文艺欣赏、文化熏陶中接受法治教育。(通讯员 陈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