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将至,置办年货、亲友聚会等购物消费将迎来新一轮高峰,加之今年疫情政策放宽,又处在防范聚集性疫情的重要阶段,春节期间人员流动不确定性较大、聚集性活动明显增多。年终岁尾,为保障消费者安全消费、放心消费、减少消费纠纷,过一个和谐幸福的春节,滁州市消保委于1月3日发出春节消费提示。
食材购买要谨慎 年货消费需理性
该市消保委提示,消费者不需要购买或者囤积过多食品,避免因不具备储存条件、储存时间过长等造成食品腐败变质。同时,要合理消费,不要因春节就抢购囤积,盲目跟风,确需囤积必备的食材,也要选择能够便于储存的食材。
消费者在置办年货时,在考虑价格的同时,更要重视安全和品质,要重点查看食品外包装是否完好,包装标识内容是否齐全,特别是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等,确保购买到的是新鲜食品、放心食品。
疫情防护不放松 春节聚餐要安全
当前,文化旅游精神消费成为春节消费的主流,虽然疫情防控政策放宽,但也不能大意。该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形势,建议选择省内出游,在出发前,一定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相关疫情防控政策,在外出整个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防护,佩戴口罩,避免人群集中,保持距离不聚集。
春节期间与家人团聚、亲友聚会免不了聚餐,建议在家聚餐,若选择外出就餐,一定要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管理规范、严格实行消杀措施的饭店订餐,要注意“定金”和“订金”的区别,需要时签订书面合同,用餐后记得索要发票或收据,确保发生消费纠纷时维权有据。
优惠促销需理性 预付消费要谨慎
春节期间,线上线下购物平台、场所商家开展促销降价活动,引起新一轮的购物风波,面对促销降价活动,消费者最好提前看好商品价格,要避免优惠套路;要详细了解活动规则,注意商品促销信息、时间、期限等;同时要保持理性,按需购买,切勿冲动购物,盲目消费。
同时,在春节期间,许多商家也会推出各种各样的预付费充值活动来吸引消费者办卡,消费者一定要结合商家的信誉度和自身实际需要来办理。办理预付卡时,不要轻信商家口头承诺,最好要签订书面合同。提前明确预付卡的适用范围、有效期限、退卡条件、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并索要消费凭证,避免日后出现消费纠纷。
此外,消保委还特别提示,消费者在春节期间消费,一定要保留好票据、账单等消费凭证和相关证据,如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先行与商家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消保委或相关行政职能部门投诉,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刘日华 记者 徐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