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太湖法院:深化诉源治理 聚力多元解纷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2-12-19 14:44:18

近年来,太湖县人民法院立足自身职能,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促进平安太湖建设纵深发展。2022年以来,共受理诉前调解案件3101件,调解成功2416件,诉前调解案件占一审立案数量的97.79%,诉前调解成功率为81.16%。

编织诉源治理网格。以诉讼服务中心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为枢纽,推动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商事调解等非诉解纷组织普遍入驻。在人民法庭建立诉讼服务站、在乡镇(街道)建立诉讼服务点、法官工作室,常态化开展调解指导、纠纷分流、联合化解、巡回审判、便民诉讼等工作,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全面推动调解平台进基层,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鼓励和引导辖区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以及派出所、司法所、村(社区)等单位负责人等担任司法联络员,及时发现和调处矛盾纠纷,形成网格化在线解纷机制。通过以上多层次、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机制,不断形成线上线下相贯通、县城乡村全覆盖的诉源治理网格。

用好类案调解机制。 在法院诉前多元解纷程序中积极适用类案检索机制,一方面可以让纠纷当事人充分了解纠纷存在的诉讼风险,另一方面也为诉前调解程序注入更多的司法公信力,引导当事人认真考虑是否采取效率和公正兼备的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方式。在涉房地产纠纷、涉众型投资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等批案中,选取代表性案件及时判决,判决生效后,组织其他案件当事人围绕裁判结果进行诉前调解,通过以判促调的方式减少了大量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同时也有利于统一后续案件的裁判尺度。

打造乡村“无讼”文化。结合太湖县各乡镇“万人成讼率”情况,从地域分布看,偏远乡镇诉前调解率较城区和基层法庭所在乡镇诉前调解率明显偏低。诉前调解机制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万人成讼率”指标在乡镇间分布不均匀的现状,为解决这一问题,太湖法院重点在乡村打造“无讼”文化。一方面利用村委会宣传栏、乡村干道文化墙等,用简单易懂的标语进行宣传;另一方面法院党组织与乡镇基层党组织紧密配合,利用村民大会、村民小组会议对诉前调解进行宣传解读,并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作用,进村入户走访排查,了解乡村多发易发的矛盾和诉求,有针对性宣传诉前调解机制在化解村民矛盾纠纷中的作用。

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在“万人成讼率”和“无讼村(社区)”创建纳入基层平安建设考核的基础上,探索将考评机制下沉至乡镇、村,把社会治理责任推动到基层最前沿。一方面,要求基层法庭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对来访群众的矛盾类型、矛盾关系、矛盾渊源进行梳理和区分,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另一方面,法院及时与群众所在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联系,将辖区内暴露的社会矛盾突出点传导给人民调解委员会,引导调解员深入人民群众中先行调解。2022年太湖法院诉前调解效果明显,以徐桥法庭为例,全年接待群众来访78人次,其中引导群众到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31次,其中近80%的纠纷未到法院立案。(徐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