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黟县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着力念好“四字”经,护航群众美好生活,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数据赋能 让履职能力“提”起来
10月,黟县检察院上线运行全市首个“公益诉讼大数据应用平台”。
平台与黟县县域治理大数据指挥中心实现底层互联,共享来自96个基础网格445个微网格800多名网格员、专干、管理员、志愿者队伍每天上报的事件线索、行政执法人员录入的执法线索以及县域市民和来黟游客通过“黟家人”APP上随手拍功能推送的线索。
平台试运行以来,已收到各渠道推送的事件线索9000余条,初步核查有效线索100余条,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面临的公益诉讼“线索发现难、监督碎片化”的难题,大大促进了检察公益诉讼履职能力的有效提升。
能动履职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在一起涉嫌故意伤害犯罪案件办理中,犯罪嫌疑人潘某某和被害人蒋某某均系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双方的店面相邻。2021年9月的一天,双方因生意纠纷产生争执发生口角,逐渐演变为互殴致人轻伤的刑事案件。
黟县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在受理该案后,并未简单一诉了之,而是本着案结事了的原则,认真听取双方的意见。在了解到双方均有调解意愿后,承办检察官随即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双方当事人及律师进行调解。最终通过积极运用“作退一步想”工作法,双方互退互让,达成调解协议,有效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秩序稳定。
随着调解协议的签字生效,黟县检察院再次成功促成一起刑事案件矛盾纠纷的化解。
“作退一步想”是古徽州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黟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将该工作法运用到检察办案中,以“退一步想”推动“进一步为”。自该工作法推行以来,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次,化解率达91%;促成刑事和解9件,占移送审查起诉前未和解案件的81%;息诉罢访民事行政申诉等案件16件,息诉罢访率达100%。
改进作风 让群众感受“亲”起来
10月27日晚,黟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黄钧一行深入宏村镇雉山村开展“宿村夜话”行动,与村“两委”干部、党员户等围桌夜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困难需求,向他们宣传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有关政策,讲解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法律知识,围绕如何推进平安黟县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家畅所欲言,积极献策。
“宿村夜话、驻企走访”行动是该院持续开展“作风大转变、业务大学习、素质大提升”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深入村组、企业共收集意见建议7条,解决具体问题1个。
同时,该院不断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集中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2人次,征集意见建议10条。在传递司法温度上,该院联合县妇联开展“关注困难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坚持应救尽救原则,办理司法救助案件1件,向困难妇女儿童发放司法救助金4万元。
集中宣传 让检察声音“强”起来
为增强青少年、儿童的法治意识,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近期,黟县检察院法治副校长们在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内广泛开展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主题的专项宣传周活动。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不同区域的未成年人,法治副校长们精心准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大餐,引导他们练就“火眼金睛”,增强辨别是非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拒绝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正确防范应对校园欺凌,健康快乐成长。
今年来,该院认真落实“八五”普法“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围绕常态化扫黑除恶、未成年人保护、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赴乡镇村、校园开展集中法律宣传活动20场次;组织全体干警开展“平安敲门”行动,宣传平安黟县建设各项工作,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强化线上信息宣传,通过该院“两微一端”平台发布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法律知识、平安创建各项措施等信息1850篇次,全面展现检察机关在推动平安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倪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