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淮北市以平安志愿服务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
来源:赵正溪 阅读量:10000 2022-10-27 14:50:56

为破解社会治理群众参与度不高、志愿队伍活力不足等难题,淮北市以平安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完善志愿服务网格,扩大社会参与

建立四级架构。组建市总队、部门县区支队、镇办服务队和社区(村)工作站的四级平安志愿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共有178支平安志愿服务队,323个志愿服务工作站,3100余支各类平安志愿服务小分队,34.9万余名志愿者。实行“三报到”。实行领导干部、在职党员和机关单位到社区(行政村)“三报到”机制,全市256家市县两级机关单位、400余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和2万余名在职党员就近就便到居住小区或包保村报到,利用周末协助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征迁改造等工作,并动员944家驻区企业、单位定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累计为民办实事30.2万余件。推行“三单制”。推行“居民点单、组织下单、志愿者接单”服务模式,网格党小组排查志愿者上报事项,由社区做好梳理汇总,街道根据问题性质和管理权限“吹哨派单”,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承接、限时办理反馈。

丰富志愿服务内容,优化服务质效

开展常态维稳。成立以公安民警、综治专干、网格员、法律明白人为主的“红袖标”志愿服务队,开展养老反诈、普法宣传、隐患排查、矛盾协调等工作,常态化维护辖区安全稳定。带动扶弱济困。关注独居、空巢、特困等弱势群体,组建“燕燕”服务班、爱心集结号、蒲公英助学公益中心、“乡村小喇叭”等自发组织的草根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家里访”“邻里帮”等特色服务。提供多元调解。针对市民消费、劳动保障、婚姻家庭等重点领域纠纷,建立调解志愿者专家库,整合职工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伊言堂”妇女议事会、“12333”青少年服务台等资源,组建群团法律服务志愿团队,群防群治力量达34.9万余人。发挥“一杯茶”“一家人”调解法以及雷云说事拉理等11个特色调解品牌优势,凝聚平安志愿者团队力量,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健全志愿服务机制,提升运作水平

规范管理。制定《淮北市志愿者管理办法》,建立淮北市志愿服务网,完善平安志愿服务预约预告、服务承诺、评价考核、活动保障等工作机制,实现时长在线统计、供需线上对接、项目在线招募,让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积分激励。实行“一中心、两账户”积分管理,设立积分银行,为党员志愿者开设“红色账户”、居民群众志愿者开设“蓝色账户”,用于记录志愿者积分情况,积分可兑换礼品或者体检、口腔护理等服务。强化考评。完善志愿服务活动考评机制,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各级文明单位年度目标考核,把志愿服务活动记录卡作为志愿者考评的重要依据,并与优秀志愿者评选、机关干部提拔使用挂钩,市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志愿服务专项经费,表彰先进个人(集体),为优秀志愿者购买人身保险。(赵正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