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事,六安市孙岗镇创新建立“民情夜访”机制,充分利用晚上等农闲时间组织召开“板凳会”,通过面对面的“拉家常”,用满身的“泥土味”,解决群众的烦心事,筑牢干群的“鱼水情”。
晚上8时,连墩村跃进组朱成刚家的大院内,数十把椅子围成一个圆圈,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早已在此等候,十几名村民代表陆续就座,“板凳会”拉开序幕。
“我先讲!”大庄组种粮大户朱东林指了指红堰支渠的方向,开门见山,“大家都知道,今年我们这一块因为旱情,水稻收成受到很大影响,不仅我承包的这一片,另外的一片也受影响,我算了一下,今年粮食卖的钱要比往年少一部分。”
“可不是吗?我们今年集体经济种的香椿树也有部分枯死,都是因为提水不方便,这损失都是我们老百姓的钱啊!”
原来是通村而过的红堰支渠年久失修,淤泥堵塞渠道,导致稻田提水难,严重影响周围1200亩良田的粮食收成、6个村民组500多人的生活。
听到这,村书记李孝群接过话头,“大家讲的我都知道,村两委也开过会,这段时间因为是晚稻抽穗关键时期,我们和大家都在忙着取水灌溉,我在想,明年可不能有了旱情再到处取水了,今年要利用农闲时间把红堰支渠彻底整治,该硬化的硬化,该清淤的清淤,解决这个难啃的骨头。”
“那感情好,这样以后我们种水稻,养小龙虾用水就有保障了,明年我准备养点小龙虾赚点钱补贴家用。”67岁的老党员李德严乐呵呵地对着旁边的老邻居说。
有人开了头,大家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如果水渠今年清淤整治到位,我准备再流转200亩农田,扩大规模,平时也可以让我们组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帮忙干点小活,我按月给他们开钱,也算帮助他们生活,给他们补贴点生活费。”47岁的村民组长、种粮大户朱东平说。
“两边道路最好也硬化一下,这样农忙雨天的时候也方便农机进出。”
“我听村广播讲医保收缴又开始啦,给我们讲一下新的医保政策……”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我们群众应该干哪些事情?”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包村干部陈凯一一记录并说道,“近期干旱严重,我们镇村干部就是要听大家讲遇到的困难,也想听一听大家的一些建议,尤其是针对村发展的好建议,不管你们提的问题或者是建议,我想都是饱含着大家对连墩村发展的期待,也给我们下一步工作划出了重点。”
他告诉大家,香椿种植基地是连墩村集体经济产业,针对部分树苗枯死,将由村集体用配套资金做好香椿树的补种,红堰支渠是连墩村的重要灌溉水渠,下一步连墩村将组织对红堰支渠进行清淤疏浚。
“民情夜访”听民意,“板凳会”上解民忧。2021年,连墩村累计召开“板凳会”“民情夜访”20余次,零距离沟通群众、服务群众,集中解决了水利设施维修、道路修缮、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死角整治等难题,集思广益出电商直播间销售农产品、发展红油香椿特色产业等发展村集体经济好办法。(何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