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今年以来,淮北市相山区法律援助中心聚焦居民身边所需、心头所盼,推行“搭建微平台、提供微方便、组建微分队、制作微菜单、推送微讯息”五“微”服务,把法律援助民心工程工作送到居民家门口、心坎上。
搭建“微”平台。推进“法律援助联络点”向自然村、组,以及城市小区、密集场所等延伸,使“法律援助联络点”深入群众身边,利用“法律援助联络点”贴近群众的便利条件,为群众及时解答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法律援助联络点”88个,法律援助服务让群众触手可及。
提供“微”方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设置了无障碍通道、等候区、私密会谈室等功能区域;配备了雨伞、饮水机、老花镜、急救药品、法律宣传册、报刊读本等物品,提倡微笑服务,规范服务用语,进一步提升服务形象,为来访人员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温馨服务。
组建“微”分队。将服务平台“前移”,服务力量“下沉”。区、镇(街)分别组建了以法律援助中心、司法所、村(居)法律顾问、镇(街)工作人员为主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村(居)入户走访辖区居民,宣传法律援助工作职能和法律知识,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做到法律援助服务“零死角”“全覆盖”,使法律援助服务更加暖心。今年以来,各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入户走访宣传700余户,提供上门服务4人次。
制作“微”菜单。推行服务事项“菜单”式管理、“点单”式服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及各站(室)围绕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事项,精心制作服务清单,连同法律援助范围、申请材料、工作流程、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专业特长等基本情况,在醒目位置公示,根据需求提供一对一、点对点法律服务,使法律服务更加精心。
推送“微”讯息。利用“法润相山”“法在身边”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不定期推送《民法典》《法律援助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日常生活常发生的典型案例、风险提醒等法律法规、服务讯息,进一步推动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和学法的热情,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升法律援助的知晓率。今年以来,推送各类法律服务小信息1000余条。(周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