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公安局淮上分局沫河口派出所工业园警务区是一个特殊的警务区,辖区为淮上经济开发区沫河口工业园区,又称沫河口精细化工产业园。工业园内有注册企业150余家,实际在园区内生产经营企业90余家。社区民警负责管理辖区内企业的内部治安保卫;易制爆、剧毒、放射源危险化学品治安监督管理;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辖区内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
按照上级关于“网上警企议事厅”工作机制的部署要求,工业园警务区建立“沫河口工业园警企议事群”,该群以实名制为基础,由园区内200名企业法人及安全负责人,2名民警,2名辅警组成。因派出所监管的危爆物品业务具有一定安全保密要求,警务区又创建“沫河口危化品企业警企议事群”,现有成员101名,人员结构为易制爆、剧毒、放射源从业单位的法人、安全生产负责人、危化品采购人员、专职保卫人员。
“沫河口工业园警企议事群”企业全、人员多,社区民警常态化在群里发布淮上区警情通报、淮上区电信诈骗案例、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覆盖辖区90%企业,形成了警企互动、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的良好工作机制。该微信群的创建,为警企搭建了一个高效的沟通平台,企业遇到经济诉讼、劳资纠纷后通过微信群向社区民警进行法律咨询,社区民警及时引导相关企业如何通过司法途径化解各类纠纷。针对电信诈骗案件中冒充企业领导要求财务转账的诈骗手段,社区民警进行重点、多次宣传。除以上几类涉及法律法规的信息,民警不定期将公安放管服的内容向企业进行宣传,节省企业群众办事的时间和成本,方便企业快速进行各类行政审批。在微信群里,警企之间一次次“指尖上的对话”,不断将“线上”社会资源变为派出所的“线下”警务资源。依托群广泛收集企业意见建议,沫河口派出所快速找准成因症结,采取有效措施,迅速落实整改,不断改进执法、管理、服务水平。
“沫河口危化品企业警企议事群”内均是易制爆、剧毒、放射源从业单位的相关岗位人员,除上述宣传内容以外,主要针对危爆物品管理开展相关工作。目前,随着蚌埠市退市进园工作的推进,该市化工企业基本已搬迁至沫河口工业园内,警务区管理的危爆物品企业数量为全市最高,过去社区民警采取点对点上门监管模式,管理手段单一,效率不高。目前,通过“沫河口危化品企业警企议事群”的建立,社区民警逐步摸索出多种高效的工作方法。
议事群内引导快
过去,新入园企业申报危爆物品使用的流程繁琐,从资质备案、库房选址、技防设施的设置、规章制度的建立均需要企业到派出所进行申报备案,民警也需要在上述环节进行实地验收,民警要是会议、出差、办案,企业不得不停下施工等待民警验收。期间哪一个环节出现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还要拆除整改再验收。
“沫河口危化品企业警企议事群”创建后,新申报企业负责人第一时间进群,民警在初次至企业实地查看后,后续无论是库房选址、技防设施的购置、规章制度的起草,企业均可以实时通过议事群与民警进行有效沟通,采取发送文档、照片、视频的方式,由民警确认无误后再进行安装设置。使用老方法,社区民警工作耗时费力,效率低下。企业申报周期长,投入资金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通过议事群,社区民警引导企业快速完成申报备案,警企两欢喜。
议事群内日上报
过去,在重大节庆保安、重大敏感节点高等级勤务期间,需要社区民警每日走访二十余家危爆物品企业,查看企业库存台账数据,耗时费力。现在,在上述时间节点内,危爆物品企业每日在群内上报危爆物品的种类、库存数量、每日使用记录、技防设施状态;民警将企业上报信息与安徽省危险化学品管理系统内数据进行核对;对出现异常数据的企业再进行实地监督检查。将过去平面的监管工作方法转变为三合一的立体监管,极大地提高了危爆物品的监管工作效率与针对性,企业也不用每日安排职工陪同监督检查,将公安监管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降至最低。
议事群内共学习
危爆物品监管工作涉及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危化品专业知识等多方面业务知识。过去,无论是社区民警还是危爆物品从业人员,只能通过书籍网络自我学习。警企议事群的创建,为警与企、企与企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警企双方经常就危爆物品的业务知识在群里进行请教学习,社区民警通过向化工专业人才请教,逐步提高化工知识水平。企业就危爆物品使用涉及的法律法规向民警提问,民警逐条解答,提高从业人员相关法律意识,为企业依法依规使用危险化学品打好基础。
警企议事群的建立,进一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各项工作开展,切实为辖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警企议事群是公安机关为警企间搭建的一个零距离服务平台,同时也是为社区民警高效开展社区工作、依法进行危爆物品监管打造的有力工具。下一步,沫河口派出所将深化“网上警民议事厅”工作机制,提高企业入群覆盖率,不断扩展探索警企议事群在安护企方面的作用,要将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推出一批便企利企惠企的工作措施,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赵普 记者 吕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