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滁州市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围绕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突出多点发力建网络、多管齐下抓队伍、多元支撑强机制、多措并举广普法,着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好人民调解的“一器一阀一网”作用,即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的“减震器”、维护社会和谐的“减压阀”、构筑平安村(社区)的“安全网”,有力地促进了市域社会和谐稳定,打造平安滁州、法治滁州。
多点发力 织密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一是织密“大调解”网络体系。滁州市已建成以县级矛调中心为重点,乡镇调委会为主力,村(社区)调委会为基础,以医疗纠纷、婚姻家庭纠纷、道路交通事故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为补充的人民调解组织1425个,人民调解员7816名。其中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94个、街道17个,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1205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109个,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并按照“调解优先、公正高效、法理并重、促进和谐”的原则,把调解贯穿于解决民事纠纷、处理行政争议和司法诉讼全过程,积极引导当事人互谅互让互解,合法合情合理化解矛盾纠纷。
二是培育“大调解”地方特色。创新医疗纠纷人民调解“1+1+1”(便民+专业+法治)新模式,妥善调处医患矛盾,全市基本杜绝堵大门、设灵堂、打砸医护人员和设施等恶性医闹事件,有力维护好正常医疗秩序。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完善皖苏跨省接边联调“调防结合、预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工作机制和快反机制,把跨省接边地区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跨省、县接边地区镇村达到了“四无”目标,无民转刑案件、无因民间纠纷激化引发自杀事件、无群体性械斗案件、无群众性上访事件。持续创新“全椒县矛盾调解中心”经验做法,积极打造“如(儒)您(林)所愿”调解品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需求。总结创新商会调解成功实践,商会调解“滁州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
三是充实“大调解”法治力量。发挥依法治市牵头抓总的职能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作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农村事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序推动建立“百姓评理说事点”示范点,全市已完成407个市级以上(含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任务,全力将“百姓评理说事点”打造成“社情民意的收集点”、“矛盾纠纷的化解点”、“法律政策的宣传点”。指导324个村(社区)进一步完善村规自治制度,制订修订村(居)规民约,保证了村规民约的合法性、广泛性、操作性,推动了群众共商共治共建共享模式,筑牢了该市基层法治基础,成功创建75个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基层人民调解充实了法治力量。
多管齐下 筑牢人民调解工作根基
滁州市坚持把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作为提升调解水平、筑牢工作底线的突破口,从教育培训、阵地建设多方发力,推动新常态下人民调解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工作能力。2022年4月份,印发《滁州市人民调解员技能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将技能竞赛与岗位练兵结合起来,在全行业掀起学技能、练本领、强素质、促发展的热潮,不断提升我市人民调解员队伍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二是任务中锤炼,提升工作实效。2022年3月,在全市组织开展“人民调解为人民 全力护航二十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活动,紧紧围绕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这一主线,把提升人民调解员业务技能和全力护航二十大胜利召开当作实战练兵的良好契机和有力举措,大力营造浓厚氛围,引导广大人民调解员积极投身矛盾纠纷摸排化解。截至8月底,全市调解各类纠纷44928件,调解成功44703件,调解成功率99.5%。
三是规范阵地建设,优化调解平台。发挥司法所在市域社会治理中“桥头堡”作用,积极将乡镇、村(社区)调解组织打造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诉诉苦”“撑撑腰”娘家人。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市司法局开展司法所建设提档升级三年行动(2020-2022年),三年来,全市对112个司法所建设进行了提档升级,其中定远县司法局炉桥司法所被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阵地规范化、运行规范化,使得乡镇司法工作和基层人民调解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四是推行“以奖代补”制度,调动工作热情。加大人民调解工作经费投入,落实人民调解员“以奖代补”力度,会同市委政法委、市财政局印发《滁州市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管理办法》,严格规范补贴标准,根据人民调解案件数量、案件难易程度、社会影响大小以及卷宗情况,“以奖代补”办法进行补贴,充分调动广大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多元支撑 构建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需求,滁州市司法局积极探索和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一是深化诉源治理工作。会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调对接工作的规定(试行)》文件,建立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绿色通道,推进民事纠纷源头化解,提升人民调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是构建“三调联动”大调解格局。通过建立“三调联动”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多调对接”的覆盖范围。近年来,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三调对接”的基础上,将调解范围向金融、商事、知识产权延伸拓展,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市司法局立足人民,搭建“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辖区内群众提供集公证服务、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一站式”综合法律服务,引导律师和法律顾问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提升调解专业化水平和质量。
多措并举 抓实矛盾纠纷源头预防
滁州市司法局把抓好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遏制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的大事来抓,推进人民调解由“事后调处”转变为“事前防控”。
一是多样开展“法律进村(社区)”宣传活动。结合“法律七进”活动,组织开展了法治宣传教育月、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12.4”国家宪法日等送法进村(社区),深入宣传宪法、民法典、法律援助、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扫黑除恶、人居环境整治、农民工权益保护等一系列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突出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
二是开展“法援惠民生”主题活动。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军人军属等特殊群体法律援助主题活动,全力办理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案件和事项,特别是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主动作为,努力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积极打造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品牌。
三是创新形式开展普法活动。开播“法治滁州”广播电视专题栏目,通过律师释解涉案法规,积极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坚持“文化搭台,法治唱戏”,法治文艺宣传队利用逢集日、节假日等农闲时机,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自编、自导、自演法治文艺节目,寓教于乐,让群众在茶余饭后享受到一顿顿丰盛的“法治套餐”。(滁司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