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滁州市南谯区司法局围绕司法行政“四大职能”,“多角色”推进法治为民办实事。
当好社区邻里的“知心人”。全区成立98个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8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另设有“香樟树下”百姓评理说事点、“老兵调解室”“银发调解室”“五老工作室”等特色调解工作室,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今年以来,排查化解一般矛盾纠纷2648件,化解成功率达98%。
做好未成年人的“引路人”。组织普法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法治讲座,通过深入浅出的法律知识讲解,引导未成年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全区38个中小学,每个中小学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实现法治副校长100%配备,进一步预防“校园暴力”等违法行为,维护校园公平正义。
担当困难人群的“家里人”。推行公共法律服务进网格试点工作,共建立46个网格,推动律师、政法干警等法律人才加入网格体系,每月前往包保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活动,为困难人群提供法律服务;优化法律援助服务供给,积极联系协调区公安分局、检察院、法院,建立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一条龙”服务机制,让困难群体在刑事审判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律师辩护,保障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今年以来,共办理法援案件430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成为重点人群的“吹哨人” 。认真组织开展“抓管理 防风险 保安全 护航党的二十大”专项活动,对全区重点人群进行走访核查,建立区、镇(街道)两级矫情分析研判机制,加强重点人员管控,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审批制度,紧抓重点人群教育学习,已开展线下集体教育6场,线上集体教育3场,微信推送各类宣传链接50余条,开展线上普法考试260余人次。(陈宏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