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最是书香能致远
——为李安朝老师《人文教育新史记》文集序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2-08-26 16:04:51

合肥六中历史名师李安朝老师教学经年,杏坛聚慧,师生弦诵,日悟月省,历卅载春秋风沐,集三届青蓝雨润,成《春风十里书香度——2016合肥六中人文教育新史记》《红颜易逝倍珍爱——2018合肥六中人文教育新史记》《只谢当年恰相逢——2021合肥六中人文教育新史记》三本文集,青梓韦编,嘱为之序!

安朝老师曾言:“《论语》是育人之圭臬;《史记》是授业之经纬;唐诗宋词乃怡情悦性、增华气度之修饰;传道授业解惑、修身立德、两肩家国,是教师教育教学之根本。”

安朝老师三十年人文教育教学实践就是以此为本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几千年影响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日常教育教学中,安朝老师以《论语》为导航,将中国儒家文化精髓结合时代精神,赋涵国家意志,厚植学生的生命认知、家国情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导学生由“乐”而“好”,由“好”入“知”,是教师应该积极追求的教学至高境界。安朝老师的历史课堂、校本教材《史记》讲座、开学“新学期寄语”、主题班会等,每次都令学生沉浸醲郁,含英咀华,流连忘返。“腹有诗书气自华”,安朝老师以自己对唐诗宋词等中国古典文学精华的理解,将诗文之美、辞章涵蕴、风骨品格,于课堂吟诵中濡染,于师生交流中潜化,于日常细节中浸润,大象无形,大爱无声,树蕙百亩,滋兰九畹。是可谓上承岳麓朱张意气,远踵雅典柏亚精神。稷下之学,程门雪沃;黉宫之育,丹山凤清。学生在感动中积极回应,在感悟中建构人格。桃李芬芳,氤氲神州学府;栋梁砥柱,献身华夏复兴。

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安朝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以“诗词列传”这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形式记录下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留下了师生教学相长、思想交流、情操濡染的精彩瞬间,每一篇教学日志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努力,昭示了教育的温度与力量。

旁搜远绍,纂文成集,专呈檀案,览读多思。感于安朝老师教学之余,不仅笔耕不辍,善记师生之间人文教育之细微,更惊叹于安朝老师学业专博,以历史专业游刃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论语》《史记》、诗文,且融学识于教育教学之中,释学生知识之疑,解学生心理之惑,授学生品质之道,立学生人生之德,可谓深中“立德树人”之教育肯綮,当为优秀教师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当今高考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合肥六中作为“双新”实施国家级示范校,所担负的教育教学责任尤其重大。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人生的指导者、引路人,都是“立德树人”的践行者,更要胸怀天下,放眼世界,赓续历史,担当未来。真诚希望我们六中的每一位老师都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扎扎实实,专心教学,潜心研究,教育的希望于此,六中的希望于此。期待着合肥六中师生齐心协力,努力把新六中建设成以传统文化为底蕴,以人文教育为特色,以培养家国情怀为主旋律的品牌名校。

“最是书香能致远”,《人文教育新史记》系列文集为人文教育改革与探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与示范,这也是我们六中老师勇于创新、继往开来精神风貌的典型体现。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懂得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虽不敢说一定“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但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是为序。

(李斌 作者为合肥六中党委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