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我省创新能力连续十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实现“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跨越发展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2-08-16 17:53:30

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等“国之重器”相继问世,全面入轨运行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成功争取深空探测实验室落户安徽……8月12日,省委宣传部举办的“安徽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聚焦科技创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实现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2021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由十年前的第15位上升至第8位,连续十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介绍,十年来,我省举全省之力建成以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催生出更多“从0到1”原创性成果,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实现并跑领跑。据统计,我省已成功研发“九章”“祖冲之”号系列量子计算原型机,规划建设19.2平方公里世界级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形成已建、在建、拟建的“3+4+N”大科学装置集群化发展格局,“人造太阳”创造1056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世界纪录,11项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铁基高温超导体、极端条件下重要压力容器等3项重大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累计10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十年来,我省主攻技术创新,实现了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2021年,我省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9件、居全国第7位,较2012年增长14.4倍;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93.1%,对全省规上工业利润增长贡献率达61.1%。在这背后,是大手笔研发投入加大、大力度攻坚核心技术。2020年,我省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比达4.95%,居全国第4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883.2亿元,居全国第10位。2015年以来,我省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168项、投入省财政资金超18.79亿元,新增销售839.79亿元、利润112.55亿元、利税65.41亿元。

将科研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至关重要。十年来,我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打造“羚羊”工业互联网科产平台、建有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32家和科技企业孵化器130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十年间增长5.5倍、多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战新产业集群与集聚地硕果累累……安徽已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作为科技经济融合的关键环节,推动全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迈上万亿元台阶,跻身全国十强省。十年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9%,占比规上工业增加值45.7%,较2012年提升10.9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创新也在不断有力支撑民生改善。我省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全省14912个行政村服务全覆盖,聚焦生命健康等领域,实施新冠病毒攻关项目38项,重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等成为抗疫重要力量;设立“双碳”科技创新专项,企业牵头实施首批“双碳”项目11个,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9亿元。

从合芜蚌示范区政策先行先试,到全国首个省级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条例,再到《安徽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十年来,我省体制机制创新不断。首创“人才团队+科技成果+政府参股+股权激励”模式被国务院发文推广、成功揭榜国家新一轮全创改任务数量居全国第一、建成全国首个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可以看见,我省的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据介绍,安徽谋划设立150亿元的基金群,支持高校师生、人才团队和新型研发机构早期科技成果转化,投资损失容忍率最高可达80%。依托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已累计设立子基金13只、总规模超31亿元。(记者 徐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