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了,风俗新了,攀比没了,日子过得是越来越舒心了。”说起婚姻风俗的改变,怀远县魏庄镇胡郢村村民们称赞不已。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良的婚俗习惯让不少村民有苦难言。“女方‘要面子’,男方‘撑面子’,水涨船高的彩礼,让男女双方有苦说不出。”胡郢村党支部书记王娟对此深有感触。
彩礼少了,婚宴简了,人情负担也轻了……这些变化都得益于我省的婚俗改革。婚姻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文明婚俗也是文明社会的重要载体,去年以来,我省多措并举深化婚俗改革,倡导树立新时代婚俗文明新风尚。
喜事新办 卸下“甜蜜的负担”
2021年6月,蚌埠市怀远县被确认为安徽省婚俗改革实验区,为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该县广泛宣传优秀婚俗传统,深入挖掘婚俗文化内涵,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倡树新时代文明新风,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向纵深发展。
魏庄镇胡郢村位于怀远县城东北角,是我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为破除陋习,怀远县民政部门将胡郢村原村委会设置的民俗馆,升级改造为移风易俗文化村史馆,展示当地不同年代婚俗面貌、特点和变迁,营造新型化、多元化婚俗文化氛围,持续推动改革进程。
婚俗文化长廊里,布设婚俗文化宣传栏,可供歇脚的石椅上印着移风易俗宣传文字;婚俗文化村史馆内,民国时期至今各年代的婚俗礼仪映入眼帘,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婚俗历史变迁图……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用百姓喜闻乐见、春风化雨式的方式展示,胡郢村从特色婚俗文化入手,推动当地婚俗改革,引领婚姻领域新时代文明新风尚。婚俗文化馆的设立,为当地推进婚俗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板,持续引导着当地村民端正婚姻观、家庭观,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增强遏制婚姻领域不良风气的积极力量。
带“囍”字的搪瓷茶缸、发黄的充满年代感的结婚照、陪嫁的老式缝纫机、二八自行车模型……一组组的老物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批批年轻人,简办婚礼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以往村里的彩礼动辄就要十几万元,如今,万儿八千的彩礼逐渐得到不少村民的认同,婚宴也不再铺张浪费了,简朴、节约成了新风尚。”在村民张莲莲看来,现在婚事简办、新办,实实在在为新人们卸下了“甜蜜的负担”。
婚前辅导 上好“新婚第一课”
婚姻登记处是婚姻登记服务、婚俗改革宣传的主阵地,合肥市包河区筹措资金50余万元,全面启动了婚姻登记处标准化建设工作,创造集约化便民服务环境。
8月4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七夕”节,在这个特殊又浪漫的日子里,合肥市包河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迎来了不少新人登记结婚,“90”后姑娘何华敏和伴侣也选择当天领证,共同步入婚姻的新起点。“婚礼我们本来就打算简办,简单大方,邀请至亲好友见证我们的爱情就好,为爱‘减负’,更为幸福‘加分’。”领到鲜红的结婚证,夫妻俩第一时间来到“文明新风俗 节约办婚礼”的签名墙上郑重签下名字。
当天领证的新人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婚姻家庭指导老师沈朝翠也为大家准备了“婚姻第一课”,在她的引导下,新人们互诉誓言、紧紧相拥,相濡以沫的爱意更浓了,风雨同舟的信心也更足了。他们还收到了婚姻登记处准备的礼物——祝福卡片、婚姻宝典以及一份文明婚俗新风倡议书。如今在包河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婚俗改革已经融入到婚姻登记的全过程。
包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我省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之一,该区依托婚姻登记机关,设立集情感辅导、婚育知识、父母课堂、婚姻家庭辅导等功能于一体的婚姻服务“情感驿站”,为新婚夫妻做好婚前辅导,上好“婚姻第一课”。同时利用春节、端午、中秋、七夕、重阳等传统节日和定亲、结婚高峰期等特殊节日,集中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文明婚俗宣传活动,自觉抵制铺张浪费、随礼攀比等,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树立文明和谐婚姻新风。
为了给新人们留下特殊的记忆,包河区还推动结婚登记颁证服务创新,建立特邀颁证师制度,聘请地方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名人、金婚夫妇等担任婚姻登记特邀颁证师,在特殊节日和喜庆日专门邀请颁证嘉宾,为新人提供集体颁证等特色服务,鼓励当事人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
移风易俗 迎来“爱的新风尚”
草坪婚礼、集体婚礼、旅行结婚、节俭婚宴……如今取缔婚嫁陋习,打造新时代婚俗文化的理念蔚然成风,全省各地都逐渐兴起了“爱的新风尚”。
2021年5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省民政厅积极学习贯彻指导意见精神,大力开展婚俗改革工作。当年6月,经地方申报,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婚俗习惯等因素,该厅将合肥市包河区、蚌埠市怀远县、阜阳市太和县、马鞍山市和县、铜陵市义安区、宣城市泾县共6个县(区)确认为我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当年9月,合肥市包河区、马鞍山市和县共2个县(区)被民政部确认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进行为期三年的婚俗改革试点工作。
为推动各地推进移风易俗,2022年1月,省民政厅联合省文明办、省农业农村厅、省妇联印发《关于推进全省婚丧事宜移风易俗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各地推进婚俗改革工作,加大对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的整治引导力度,倡树新时代婚俗文明新风尚。
如今,我省根据地方特点创造出多样的新时代婚俗文化载体,打造新时代婚俗文化之风。各地积极开发婚前辅导课程,引入婚俗改革内容,鼓励新人自觉主动抵制铺张浪费、恶俗婚闹、高额彩礼等不良风气,倡导文明、低碳、适度举办婚礼理念。创新开展登记颁证服务,充分发挥当地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婚姻登记机关颁证场所建设,开发室外颁证点,特邀各界人士担任颁证员,优化颁证服务,提升结婚登记服务体验。同时,组织新式集体婚礼,将低碳文明理念引入婚姻仪式,积极倡导、联合组织集体婚礼、简约婚礼等婚礼新形式,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简约文明的新型婚礼形式,这些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喜事新办的风尚在各地落地开花。(记者 徐奥萍 李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