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务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基石,也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关键之匙”。蚌埠市公安局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以设置“曹山街道中心警务室”为契机,试点“枫桥经验”本土化,探索实现“资源整合、联勤联动、优势互补”的社区警务新格局,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作用,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助力蚌埠市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合零为整,从“资源闲置”到“优势共享”
蚌埠市公安局在龙子湖分局解放派出所辖区内,以龙河社区服务中心为驻点,试点成立“曹山街道中心警务室”,覆盖服务曹山街道龙河社区、工农社区、马村和幸福村等四个村社。一是合署办公,共享综合资源。中心警务室与社区服务中心实行合署办公,设立矛盾化解区、防范宣传区、便民自助区、交流恳谈区、综合办公区,形成人员联动、资源共享、场地同用的基层集约化协同办公工作模式。二是科学用警,提高工作效能。中心警务室所属片区的3名民警与4名辅警严格落实“不参与派出所值班、不承担打击指标任务、不参与非警务活动”的要求,实现社区警力专职化,打造“四片合一”社区警务工作模式,破解了以往“一区一警”势单力薄的困局,确保中心警务室7×24小时全时段为民服务办事。三是服务前移,方便办事群众。针对周边3万余名居民证件、证明办理需求大的特点,中心警务室内配置了身份证、车驾管、出入境“三合一”自助办证服务机,开通流动人口居住证申请、无犯罪记录证明申请、特种行业许可证申请、边防通行证申请等业务,安排专人为群众提供指导帮助,对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的办证群众以及辖区驻军单位,提供“上门办证”“送证上门”的服务,把公安服务有效融进社区服务,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公安服务站”,目前已为群众办理证件、受理申请300余件,有效满足周边群众办事需求。
警社联动,从“各自为战”到“联动融合”
“曹山街道中心警务室”利用社区服务中心靠近群众、贴近群众的便利条件,与社区街道一起听民意、解民忧、疏民困。一是联合了解社情民意。采取定期召开“警民恳谈会”、向群众汇报工作、入户走访等形式,联合社区诚恳征求辖区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处置群众诉求,通过倾听群众“真心话”,构建警民“连心桥”。中心警务室今年以来,共开展警民恳谈会20场,向群众汇报工作会5场,走访住户、单位、场所400余家,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较去年同期有了明显提升。二是联合调处矛盾纠纷。中心警务室的民辅警,与辖区人民调解员、律师自愿者、联系社区法官、心理咨询师、社工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组成联合工作小组,联合“坐诊”,共同处理居民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引导群众养成“有事就找警务室”的习惯,排查化解辖区家庭、情感、邻里、消费、物业纠纷70余起,初步实现了“小事就地解决、大事不出社区”的目标。三是联合帮扶困难群众。中心警务室联合社区,定期对辖区独居老人、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进行重点帮扶,帮助独居老人,解决衣食住行不便,送去情感关怀、安居提醒;帮助困难居民增加就业技能、恢复积极向上心态生活;拒绝家庭暴力,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中心警务室成立运行以来,已接处群众报警求助120余起,走访帮扶困难群众20人次。
部门联控,从“单打独斗”到“协作共管”
“曹山街道中心警务室”积极协调,打破部门“条条”间的壁垒,在基层一线的“块块”上实现相互配合,联合4个社区(村)、街道综治办、司法所对辖区4名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8名刑满释放不满5年重点安置帮教对象、8名中高风险社会面吸毒人员、1名退役涉访群体重点人员、1名重点信访人员以及5名邪教人员建立完善的联管联控工作机制,落实“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一人一专班”,开展精准帮教和管控工作,形成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党政领导下的齐抓共管和“六清五到位”的工作目标。一是联合摸排,确保信息鲜活到位。中心警务室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联合深入村社,全面摸排辖区刑满释放、涉访涉诉、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关注人员情况,做到实名、实情、实数、实时登记,确保“发现得了、控制得住、提供得出”。二是联合帮教,确保教育帮扶到位。中心警务室采取“教育疏导在先,管控处置灾后”的策略,联合司法、信访、综治等部门不定期上门走访辖区重点人员,与其见面谈话,持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详细了解其当前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尽力帮助解决,有效稳控重点人员。三是联合管控,确保因人施策到位。中心警务室结合工作实际,针对不同重点人员,联合社区、信访,科学调配人员,分层次进行管控。对刑释解教、扬言报复社会的,落实专人管理严密防范;对涉法涉诉信访人等老上访户落实明访暗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外围管控;对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督促其监护人履行监护义务,加强对病人的监管,对在医院住院治疗的,与医院保持联系时刻了解近况,防止治愈返家期间出现管控“空档期”。
警民联防,从“单方治理”到“多元共治”
“曹山街道中心警务室”发挥主力军作用,组织动员辖区社区工作者、机关单位专业力量、企事业单位内保力量、党员志愿者、江淮义警、蓝天救援队以及群众志愿者,整合组成“警地民”群防群治队伍。一是警民联巡护平安。中心警务室牵头,结合辖区情况,对近百人的“警地军民”群防群治队伍编组排班,组织人员在辖区内开放式小区、被背街小巷、广场花园等发案较高的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巡逻90余次,进行人车核查110次,抓获违法人员11名、逃犯1名,有效压降辖区可防性案件发案数量。二是警民联防护平安。中心警务室联合社区加强对辖区内重点单位场所的安全检查,仔细排查安全问题,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共开展安全检查230余家次,对其中42家单位场所进行处罚并督促整改。三是警民联宣创平安。中心警务室利用社区民警向群众汇报工作和开展校园法治教育的机会,开展反电诈、反黄赌、反校园欺凌、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宣传活动,共召开治安形势分析会5场,发布警务公开、警情通报5期,组织安全防范宣传4场,开展校园安全“小手拉大手·安全跟我走”活动2场,发放各类宣传手册4000余份,在辖区内营造了浓厚的平安建设氛围。(记者 吕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