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合肥市庐阳区的大街小巷、社区院落,商户规范经营,处处让人感到干净、整洁;主干道路,车辆、行人通行顺畅,秩序井然……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文明的力量。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素质,规范城市管理执法行为,连日来,合肥市庐阳区城管局以执法规范化为核心、全面依托科技赋能,在全区城管系统内部开展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活动,从“硬件”“软件”“程序”等各方面着手,充分保证执法过程公平公正,推进执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持续打造城管文明执法的“金名片”。
视频监督 促阳光执法
“您好,我要反映,在庐阳区颍上路南国花园小区路段,每天都有卖水果的小摊贩在路边摆摊,严重影响交通,安全隐患很大。”近日,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城管中队的智慧庐阳平台上接到12345热线投诉转办单,反映占道经营问题。接到任务后,值班队员王晓亮、陈大龙立即打开执法记录仪,别在肩头,赶往现场对摊贩进行劝离,经过耐心沟通、释法说理,几位摊主均表示配合工作,当即离开,现场交通恢复畅通。
从接单起不到一小时,案件就处置完毕,小小的执法记录仪业全程记录了城管队员的每一个执法环节,既规范了执法工作,方便监督检查,也能够固定证据,避免流动摊贩与执法人员“打游击”“躲猫猫”。记者了解到,对于类似已经处理过的问题,后期,其他队员将会加密巡查,利用执法记录仪留取证据,若发现屡教不改者,将按程序对其进行处罚,维护辖区市容环境秩序。
“我们队员执法的时候,身边多了一双雪亮眼睛,心里也更踏实。”庐阳区城管局指挥中心负责人张馨介绍,早在2018年,该区城管系统就全面推行现场执法记录制度, 一线城管队员人手一部执法记录仪,实现执法全流程“可回溯式”管理。一旦发生纠纷,执法记录仪可以迅速还原现场,帮助化解矛盾,充分推进了“阳光执法”。
设备升级 减负工作量
有了记录仪,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得到约束,执法过程更加文明规范,同时也为执法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了底气,为执法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成为坚实的后盾。
据了解,庐阳区城管系统目前共有执法记录仪580部,结合近期的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对其中250部老款记录仪进行了升级换代,同时举办了一场执法记录仪使用培训,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记录仪的使用和管理。
“此次更换的新一代执法记录仪,不仅体积小巧,可夹在制服上自动拍摄,支持高清自动对焦,夜间还有红外线和补光,保证拍摄画面清晰。”对庐阳区亳州路街道城管队员王晓亮来说,新一代的执法记录仪就仿佛为一线执法人员提供了一双“鹰眼”。新设备使用时间也大幅提升,内置电池可满足5个小时的录音录像,支持不断电换电池,还备有充电宝,可连续使用12个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充分考虑到一线执法队人员非常规环境下使用的情况,升级后的设备支持IP68级防水防尘防摔,最高5点触控,支持沾水操作和带手套操作。队员回到办公室,记录仪连上wifi,视频自动上传云平台,不用再手动导出视频保存,即可快速实现“上传、清空”功能,给执法人员工作量“减负”。
规范管理 绷紧文明弦
设备配齐了,如何从制度层面加以保障,让其充分发挥作用,推动文明执法更好地落地见效?为此,庐阳区城管局积极建立并完善制度、全面强化科学管理,专门制定了《庐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实施细则》,对现场执法记录适用范围、各单位监管分工职责、现场执法记录的流程、记录的保存与管理以及监督检查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记者了解到,现在,全区城管执法过程中记录仪的使用已经实现“三全管理”,做到执法“全覆盖”、时间“全时段”、资料“全记录”,非因技术原因不得中止录制或断续录制,视频自动上传,可在云平台保存3个月,实现快速索引和实时调阅。
“我们执法记录仪的使用和音视频记录管理一直是有规范要求的,会定期抽查,也在无形中给我们加了压,让我们时刻绷紧文明执法的这根弦。”张馨介绍,如今,全区每个乡镇、街道都配有音像资料管理员统一管理记录,不得由执法人员自行保管,不得随意删改,真正做到录的人不能管,管的人不能改,以确保记录真实、安全。据了解,今年1至6月,共计抽查执法记录仪245台,音像记录2463条,基本上能够做到执法记录仪的规范使用和记录保存。(余申杭 记者 徐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