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邑旌德,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素有男子多秀而文、女子多美而才之誉。然女子多美有才者,又惟旌西庙首丰溪尤甚。这固然有“一代词媛”吕碧城冠盖群芳、风华绝代,还因为丰溪布衣才女吕云仙擅诗名噪一时,誉冠梓乡。
吕云仙何许人也?时人有论:其温柔敦厚,娴雅淑静,工诗善画,有谢道韫之林下风;诸作巧思濬发,秀韵天成,情感真挚,有三百篇之遗风。其诗名噪于时,为时人雅相推重,古之张窈窕、孟淑卿莫是过也。
吕云仙,生卒年不详,清末民初旌德庙首丰溪人。
吕云仙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吕襄,字伯赞,清末庠生,生有四女。吕老夫子胸怀典籍,博学多闻,时人有诗坛健将之称。曾游历湖南、湖北和山东等地授业。后因屡试不第,遂返回故里,遁迹乡间,不问世事。吕老夫子苦于皓首穷经,老不得志,又无子嗣,故尽其平生所学,倾心教授诸女。云仙在四姊妹中居长,又最为孝顺聪慧,故多得真传;加之其酷嗜文墨,吟咏不辍,终于不负所授,遂以诗名闻于旌邑。
光绪乙巳年(1905)七月,在亲友的帮助下,吕云仙的诗作集卷付梓,书名曰:《梅竹轩稿》。“梅竹轩”,乃吕云仙书斋之雅称。
笔者案前的《梅竹轩稿》,为民国五年(1916)四月版本,八开86页,共收集诗词赋212首(篇),其中,诗196首,词11阕,赋5篇。附有时人作序5篇。
读吕云仙的《梅竹轩稿》,深感其诗句之美,声律之细,清真淡朴,不事雕饰。摹写物情寄托远深,若词若赋,吐属文雅,缠绵婉约,别有意致。通览全集,固然语言清丽、闺秀纤巧之作居多,但于敏感玲珑中暗蓄孤怨且沈雄挺拔之篇亦不乏其例。在《梅竹轩稿》中,吕云仙以一支生花妙笔,饱含深情与辛酸,倾心书写了她身边鲜活的风光事物和内心深处的人生话题:赏花、观景、看云、听琴、闻钟、晓妆、夜泊、郊游、饯春、村姑、女红、学古、思亲、忆昔、自感、杂咏、愁辩……让人们从中可以生动而又真切地领略到诗人所拥有的,那一幅幅儿女私情、花晨月夕、闺阁情丝的生活画面和一幕幕伤春哀怨、身世感怀、刻意励学的人生剧照。
吕云仙作为一位女子,喜花爱美是她与生俱来的天性。她对花木虫鸟这些大自然精灵的兴趣和喜爱之情,在诗作里表露得淋漓尽致。《梅竹轩稿》收有这方面的诗70余首,尽将千般柔情倾于笔端、万种赞美融入诗句。
在诗里,吕云仙以梅竹自励,以梅竹自喻,《题梅竹轩》是诗人对她自己坚贞品格和远大志向的郑重宣示和真实写照。吕云仙咏《牡丹》《素心兰》等诗,借物喻志,自命之高、自守之洁,亦令人肃然起敬。至于“清梦岂教蜂蝶近,冰心稳贮玉壶中”(《雪梅》);“漫道向人呈冶艳,冰心仍是压群芳”(《红梅》);“濯净尘心偕隐士,浣明金靥伴湘妃”(《雨菊》)之句,无不将诗人的贞操劲节流露于托物感怀之间。而“龙吟四海波涛起,虎啸千山木叶稀”(《秋风》);“人间富贵更千古,天上阴晴变万千”(《春阳》);“渔翁冒雪终朝坐,不钓金鳌誓不休”(《水墨》);“经纶满腹从何用,难于皇家作栋梁”(《蜘蛛》)等数联,则沉雄挺拔,直逼少陵,全非巾帼气象。其胸襟之超放、志气之宏达,显而易见。
吕云仙,一位生活在旧时代的乡村女子,不自流于平庸,不甘心于寂寞,不屈从于命运,奉“读书以明理仪,咏诗以淑性情”为人生修养之信条;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刻意励学,以酿其温柔敦厚、以扬其诗名人品,这在那个“女人不当识字”“女子不宜读书”的封建时代,吕云仙不能不是一个令人甚为称奇和由衷赞叹的经典。
吕云仙是吕碧城的堂房侄女。她或许有吕碧城的美貌和聪慧,但却没有吕碧城的幸运与辉煌。这也许是因为她囿于旌邑僻壤、风气未开处境的缘故吧。
吕云仙生不逢时。正是那个时代的封建和愚昧泯没了她这样一位天资聪慧、才华超众的女诗人。这是吕云仙的不幸,更是她那个时代的不幸!(潘礼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