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淮南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第七场)发布会上了解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艳景,淮南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淮南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余守坤分别就淮南疫情期间农业生产管理和工业企业生产保供情况作以介绍。
首先,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艳景介绍如何应对疫情影响,做好农业生产、物资“保供”和田间管理工作情况。
一是加强对接,确保鲜活农产品产得出、供得上。会同商务、发改等部门,引导“菜篮子”产品生产主体与农批市场、商超、经销商、农村经纪人等市场主体做好对接,灵活采取直供直销、同城配送等方式保障农产品市场供应。截至目前已发布《“菜篮子”产品直供直销信息》3期,提供210家农产品生产主体供应销售信息。经过努力,当前全市农产品产能稳定、供应充足,肉、蛋、菜、鱼等“菜篮子”产品量足质优有保障。
二是畅通渠道,有效保障农资供应。克服全市管控、交通管制的影响,协调交警、交通部门,落实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制度,对县级及以上疫情防控指挥机构办理的运输鲜活农产品、重点生产生活物资、农业生产资料等重点物资车辆,予以放行,保证化肥、农药、种子、饲料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畅通、供应及时。
三是精准施策,分类做好田间管理。从农村实际出发,以县域为单位,划小管控单元,采取差异化防控措施,对春季田管工作进行精细安排。对低风险地区,尽快全面恢复农业生产秩序;对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在采取必要防控措施的同时,保证农资供应,组织农民错时下田、错峰作业,做到疫情防控与麦田管理统筹推进;对于封控区,则组织免费代管。如在凤台县李冲回族乡,针对小麦赤霉病防治需要,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无人机“飞防”,目前相关工作和物资已经部署、准备到位。该乡第一次飞防将于4月13日开始,预计2-3天完成,5天后可展开防治第二遍。
接下来,淮南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淮南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余守坤就疫情防控期间的工业企业生产保供工作作简要介绍。
余守坤说:疫情发生后,按照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统一安排部署,市经信局在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会同市发改委、市应急管理局及各县区、园区经信部门全力做好保民生、保供应、保生产,以下简称“三保”工作。
一是落实防控措施,压实工作责任。3月30日,印发《关于成立市“三保”工业企业管理工作专项组的通知》,市经信局牵头,下设综合协调组、企业评估组、企业督查组、物资保障组,建立请示报告、会商研判、应急处突等工作机制,明确了疫情期间“三保”企业生产审核标准、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生产评估要点等要求,严格落实行业主管和属地主管责任。建立“三保”企业管理工作台账和日报告工作机制,明确市直部门、各县区园区和重点“三保”企业联络员架构,每日收集、汇总、整理、报送“三保”企业疫情防控和运行工作情况,全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开展现场核查,帮助企业解决原料、设备、运输等问题,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为淮南全市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开辟了绿色通道。
二是提前谋划布局,确保供应充足。针对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市经信局第一时间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重要防疫物资产能管理和应急保障工作的通知》,及时召开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调度会,积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原材料和运输等问题,确保在关键时刻产得出、调的出、用得上,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物资保障工作。
三是严格督查督导,纾解企业困难。整合经信、发改、应急、卫健等行业领域主管力量深入县区、园区对“三保”企业在落实疫情防控方面进行全面督查,要求各企业按照市防疫指挥部统一部署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三保”企业必须做到人员只出不进,做好生产生活物资保障供应,及时对员工进行心里疏导,共督查规上工业企业76家。加强对淮河能源矿区、淮沪、淮浙煤电、平圩电厂、中安联合等重点“三保”企业的疫情防控督导,协调解决问题。现场对企业疫情防控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及时发布公告,部署重点企业风险管控和监测排查工作,全面消除疫情传播风险隐患。
(记者 徐洪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