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县镇位于阜阳市太和县城北6公里处,属城乡结合部,有“太和县城北大门”之称,现辖12个村(社区),150多个自然村,新建两个拆迁安置区,人口6.4万人。现已将部分社区(村委会)纳入城市规划区,土地总面积81.72平方公里。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畅达便利,洛阜铁路横贯境内,沙颍河绕镇而过,105国道与329省道交汇于此,宁洛高速在太和县唯一出口距该镇不到1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便利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近年来,该镇以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为抓手,积极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优环境,切实维护群众企业合法权益,打造平安旧县,共建和谐社会。
综合治理领导坚强有力,综治基础建设达标规范。“平安是取得一切成绩的标准。”该镇党委政府把平安创建工作作为日常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认真贯彻落实社会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按照“敢于担当、业务精通、善作善成”要求,配齐镇、村两级政法综治干部队伍,加强领导。乡镇平安办主任由镇党委书记担任,政法委员担任副主任,并设立一名综治中心专职副主任和专职工作人员;各村(社区)党总支书记为平安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村(社区)治保主任为直接责任人。该镇党委政府统筹资源,为综治中心提供专门办公场所,在政府办公楼一楼,设立服务便民服务窗口,设立信访接待、法律服务、矛调中心,综治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制度上墙,人员定岗,设施配套,平安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镇村综治中心高效达标,综治队伍选配专业有素。
该镇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综治中心和管理规范》和省市县要求,建立120平方米的高标准镇级综治中心和12个村(社区)的村级综治中心,并选优配强综治队伍,冬防冬治等巡逻防范、扫黑除恶斗争工作常态化,各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2017—2020年连续四年获得县委县政府颁发的综治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该镇综治中心4人,专职人民调解员3名,各村(社区)1名治保主任,2名调解员,全镇160多名网格员,全部具备初中以上文化,党员比例占70%。政法队伍年富力强、训练有素、以会代训不断开展法治学习培训和宣传,工作扎实有效,网络信息全覆盖,个个成为综治工作的行家里手。
人民调解机制优化创新,矛盾调解中心合力高效。
该镇近年来先后建立制定了8个工作机制和人民调解员工作六十法。8个工作机制包括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机制、建立多元化解工作机制、考核奖惩工作机制、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研判机制、建立调解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矛盾调解工作创新机制、建立调解保障工作机制等8个。整合综治、司法、法庭、信访、公安、国土等资源,建立矛调中心,专门受理矛盾纠纷。自成立以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00多起,调处复杂和遗留案件30余起。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有效促进辖区的和谐稳定,坚持做到矛盾化解在基层——不出村不出镇。
禁毒反邪战役成果显著,综治网格覆盖不断完善。该镇牢牢抓住禁毒反邪教工作的牛鼻子,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增强法律意识,时刻保持警惕,自觉抵制毒品、抵制邪教,远离毒品、远离邪教,切实筑牢禁毒反邪“防火墙”。同时,该镇自编自导自演的平安创建工作宣传小视频,竞速各类互联网传播媒介,序时点击量达1100多次,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成立的禁毒铲毒小分队,积极开展各类禁种铲毒行动。2018年该镇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无毒乡镇”荣誉称号。
该镇综合治理实行网格化管理,小网格成为信息采集,发现风险的延伸触角,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前沿阵地,便民利民、解决问题的行家里手,为全镇综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镇村网格员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特别在精神障碍患者摸排、服务保障等领域中,近年来共摸排精神障碍患者260多人,为患者提供定期评估、定时监督服药等专项服务,形成镇村干部和卫生院、派出所及监护人“五员”包保机制,小网格筑牢大平安。
综治信息平台有序提升,治安防控体系提标扩面。该镇依托太和县社会治理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综治信息化建设。经常完善多元化矛盾化解研判,汇总案件信息,进行案件分类、实时监控,及时决策、跟踪化解。在辖区住户及家庭成员信息录入工作中,该镇首创“自动录入法”,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完成智慧平台的基础信息录入工作,同时做好宣传推广,有力助推全县基础信息录入工作换挡提速。
该镇大力实施天网补充工程“村网工程”建设,在现有镇村综治视频监控的基础上,再次投入财政资金85万元,增设集指挥调度、应急突发处置、视频监控、综治视联网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新增探头108个,监控大屏扩展到440寸。截至目前,全镇共整合架设各类视频监控探点位360余处,基本实现区域全覆盖。该镇努力打造平安旧县,共建和谐社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20大胜利召开。
(胡艳 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