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皖西北道区霍邱海关局是唯一以海关命名的红色边境税关,在鄂豫皖苏区独树一帜,在共和国海关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加彰显其时代价值!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规模较大、坚持时间最长的一块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区。1931年1月,鄂豫皖苏区在当时水路方便、商业繁荣的安徽霍邱县河口镇设立海关局,直属苏维埃财政部领导,距今适逢九十周年。
▲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税务总局旧址
海关局先用方印,后用圆印,印文全称“皖西北道区霍邱海关局”,文字写在四周,中间是镰刀、斧头图案。“皖西北道区霍邱海关局”是红色税关的一个缩影,其艰难的红色足迹,从无到有、从革旧到布新,为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发展苏区经济、保障革命战争供给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税关机构组建。在血雨腥风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打破敌人经济封锁,调节赤白区之间商品的输出和输入,苏区鼓励赤白贸易,打通苏区和白区的贸易往来。鄂豫皖苏区发展鼎盛时期的1931年至1932年,苏区税务总局设置海关局、税务分局共27个。
霍邱县隶属安徽省六安市,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该县河口镇位于河流汇合处,交通方便,商业繁荣。据资料记载,当时每天往来客商约有2000人次,商船200余艘,日吞吐货物量可达百万斤。
据此,鄂豫皖苏区财政部于1931年1月,在河口镇大地主何子贤家设立海关局,征收水陆两路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等。霍邱海关局下设征收、检查、调查处,还设有叶集、三流集2个海关所。有干部编制20余人,首任局长詹大叶,陈介藩、张尚斌、曹国先分别担任处主任。1932年秋霍邱失守,海关局随红二十五军撤退到金寨的简冲,继续坚守税收征收工作一年左右。
■组建税务海关机构
1931年初霍邱海关局开始征收水陆两路进口货物的税收,并制作了税率手册,详细规定了征收的科目和税率。鄂豫皖苏区于1931年7月率先制订包括征收进出口关税制度在内的《关于商业累进税之规定》,使税关制度逐步走向法制和规范,是根据地政权建立的必然结果,也是根据地经济发展内在机制的必然趋势。
对日用品像油、盐、布等苏维埃缺少的物资免税;火药、枪支、子弹进口不但免税,还给予奖励,枪、子弹如值100元,要奖励80%到90%;曾对大米等粮食不准出口。
对进区特种物品征收特种税。特种物品指非苏区工农群众生活必需品,分禁止类烟、酒和各种麻醉药品;奢侈类丝绸、肉,不符合苏维埃政府倡导的艰苦战争环境中节省精神,但又不能简单以法令禁绝,特抽税以减少其买卖。霍邱海关局曾对装饰品、胭脂花粉等征税,税率有50% 、30%;消耗品烟酒税率100%、90%。
■多措并举有效征税
霍邱海关局为开展贸易,做好关税征收工作,探索了多种行之有效措施和办法。
首先明确了部门职责:征收处的任务是征收水陆两路进出口货物的税收;检查处的任务是对外检查进出口的货主是否靠岸登记、是否完税等;调查处的任务是监督内部工作。
制定征税流程。货物登岸时,货主首先到征收处登记,在登记本上编号,登记登岸时间、货物名称、数量等,再由检查处去检查,看登记实不实,货物卖完后或离岸时结算征税。检查处要检查进口船是否登记,货物是否卖完,是否完税。如果没有登记或者货物卖完没完税,就督促货主到征收处登记完税。货物进口后,货主还要到苏维埃政府领通行证,通行证要由海关局征收处签字盖印,岗哨才放行。
票款报解管理。霍邱海关局所用税票为道区财政部用油印机印,一式三联,用毛笔填写,三联之间盖有骑缝印,号码由道区编好,有废票要原票上交。第一联给纳税人,第二联交道区随税款上报,第三联自存。
税票有时由道区工作人员来海关局调款时带来,有时海关局去道区开会领取。领票时由领票人写领据,上面注明本数、份数、起止号码,一本税票100份。霍邱海关局距离道区所在地麻埠一百多里路。税款也由道区工作人员到海关局提取,一个月或两个月来一次。同时设计一个表式,上面分货物名称、征税多少等项目,由海关局负责填表。海关局将税款、税票、表一同交道区工作人员,进行复算。
干部管理监督。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对税关干部的管理、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文化、业务培训班,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注重政治标准、工作表现和学习能力。先后举办七期,累计培训包括海关局在内的税务干部达300余人。
税务工作人员同苏维埃工作人员一样,其生活最高限度要与普通农民一样,不能超过农民生活标准;发现税务工作人员有腐化舞弊、肥私为己的情形,应随时报告监察委员会或革命法庭;税务工作人员如有违反苏维埃的法令,损害工人利益,政府应坚决给予革命纪律的制裁;各级苏维埃工农监察委员会对税务总局及税务分局(海关局)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监督,对徇私舞弊者进行处理;工人、农民和城市贫民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有权监督。
■烈士鲜血染红旗帜
鄂豫皖苏区的税收工作遭到国民党军队以及地主、富商组织的民团武装的袭击破坏,斗争极其尖锐复杂。在赤白交界地域的税关工作人员,“一手拿枪一手收税”,在征税时必须做到“遇敌能打,遇税能收”。
为有牺牲多壮志,据不完全统计,鄂豫皖苏区先后有105名关税人员在工作中献出生命。这其中皖籍烈士59位。典型代表——黎本清,女,安徽省霍山县人,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剪发放足。1929年参加“六霍起义”,编入红三十三师,1931年到河口海关局担任首批征收员,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吃苦牺牲。由于河口处在红、白交界处,一次在收税途中,不幸误入地方民团包围圈,在突围时遭到敌人伏击而英勇牺牲,年仅22岁。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从一定意义上看,皖西北道区霍邱海关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早海关之一,是新中国海关的星星之火。
在适逢霍邱河口海关局成立九十周年之际,我们要进一步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许宗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