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凡
晚上,吃过晚饭后,和友人相约散步,秋天的夜晚有了丝丝凉意,月亮高悬在天际。走在路上,一种馥郁的香气和我撞了满怀。晶莹的月光下,桂花树椭圆形叶片中,簇生着许多米粒大小的花,在秋风中“起舞弄清影”,积蓄,饱满,绽放,那沁人心脾的芳香,就出自这些不易察觉的桂花。秋天花期正当时,一朵朵小花就像小小的金色铃铛,在风里发出细细的脆响,香得特别密集特别绵长。原来不经意间,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要到了。
不觉已是深秋。一切都沉淀下来,没有了夏的鼓噪和热闹。中午和早晚的温差很大,午时还有几分热度,到了晚间,就有些丝丝冷意了。在这样月上柳梢、凉风习习的夜晚,和好友漫步在桂花香气氤氲的小路上,顿感人生的惬意和美好!这是几株开的正当时的丹桂,一朵一朵橘黄色的小花,簇拥着一条条花枝,就像一团跳跃的火焰在燃烧。听说桂花的品种有很多,我最熟悉的莫过于丹桂、金桂、银桂了。金桂花色是淡黄至金黄,银桂花色为略显白色,丹桂花色为橘黄。我最喜欢的就是丹桂了。桂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并被赋予“崇高”、“美好”、“吉祥”等寓意,人们在中秋节常说“花好月圆”,想必此“花”就是桂花吧?
早在《山海经》中就有“招摇之山,其上有桂”“皋涂之山多桂木”的记载,说明我国桂花栽培至少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宋代大词人李清照在《摊破浣溪沙》写桂花一词中说:“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她认为梅花、丁香虽也以飘香为人们所喜爱,但其姿态却远远不及桂花脱俗。“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红楼梦》中也多次写到桂花,在三十四回中,袭人看时,只见两个玻璃小瓶,却有三寸大小,上面螺丝银盖,鹅黄笺上写着“木犀清露”,那一个写着“玫瑰清露”。这里的“木犀清露”就是桂花蒸馏的香液。“木犀”是桂花的别名,还有一回用过“木樨”这个别称,黛玉说,“好像是木樨香。”探春因此笑她,“大九月里,哪里还有桂花?还有一处写到贾母带众人赏桂花的,“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
记得读书的时候,校园里也有几棵桂花树,每到桂花绽放的时节,校园里弥漫着桂花香甜的气息,常常在下课放学的时候到桂花树下驻足流连,细小的或橘黄或金黄色的小花朵温柔地开放着,大方自然,不娇不艳,让我心生欢喜。依着桂花树,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用手轻轻地触摸小巧的花朵,就像轻拥着久别的朋友。尤其是一阵风吹来,那些小花朵簌簌地落下,用手接住,每朵小花都有六七个小瓣,匀称分布,小巧可爱。不禁想起中国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散文《桂花雨》中,抱着桂花树使劲摇,让桂花香萦绕全身的美好。
小时候妈妈说我是个小馋猫,最喜欢母亲把拌了桂花糖的糯米,塞进鲜莲藕的孔隙,然后再蒸熟,我们三姐弟早早就扒在灶台边,眼睛紧盯着锅里的糯米桂花藕,终于出锅,我们已经迫不及待要品尝美味了,母亲把糯米桂花藕切成厚厚的片,不规则的藕孔里,滴溜溜的糯米晶莹剔透,浓郁的花香像一只温润的小手,扑打着你的口耳鼻舌。还有母亲做的桂花蜜豆汤,一勺豆花一层桂花蜜,只觉得唇齿间溢满甜润。温润、甜美又柔软,能给予我的味蕾最细腻的抚慰。后来我也曾试着做过几次,可能是我不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总做不出当年母亲做的味道,也就作罢了。
我喜欢桂花不仅仅是它姣好温馨、气味芬芳,还在于它的品性和功用,桂花不仅能制作成桂花茶,还能酿酒,听说还能入药。闺蜜曾从杭州回来送我一罐秘制桂花茶,轻轻地呷一口,一种温润甜香扑到喉头。据说桂花还有化痰止咳,暖胃平肝,祛湿散寒之效。周末闲暇时光,丹桂飘香的下午,我喜欢在阳台上,捧一本喜欢读的书,品一品桂花茶,如丝如缕,绵延不绝,深呼吸,心胸装满深秋桂花的气息,再多的烦恼也会在它的清香中消散,周身朗照秋日暖阳的橘黄色泽,感受着岁月静好。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清瘦而典雅,正因如此,我敬佩她的情怀。我也希望能做一个如桂花那样的女子,内敛而不张扬,给人带去温润和美好。一阵清风拂过,花儿随风摇摆,桂花的香,纯净、静美、祥和、悠远,所有美好的记忆,都在花香中蔓延,花香中氤氲着唐诗宋词的意蕴,今晚走在清清浅浅的秋色里,两旁的小径上桂香幽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谈心,感受着新时代生活的美好,这何尝不是一场生命的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