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去山顶看大风车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20-12-04 10:07:49

□未必

与她登上城边的一座小山,东边,小城风光尽收眼底。西边,是连绵的群山,其中一座较高的山上,有数十座风力发电大风车,虽远,依然隐约可见风车的转动。

她说,一直想去登上那座山,到山顶上去近距离看看大风车。可每次也都是说说而已,始终未付诸行动,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真切切地站在大风车下。言语中,有向往,也有遗憾。

不用劝说,也无需安慰。正巧,我有两段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她,算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

我上中学时,在学校东边,大约五六里地,有一座青青的山。 山并不高,只是因为在一马平川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上,便显得有些巍峨的样子。曾问过许多人,都不知道山到底有多高。初二时有了地理课,兴冲冲地去问地理老师这山海拔是多少,老师一脸茫然地回答说,他也不知道。我很是失望,但并不怪地理老师,他是外地人,本地人都不知道的事,一个外地人为什么一定要知道呢?现在想来,只怪当时没有度娘,否则鼠标一点,又有谁是不知道的呢。于是请教度娘,数十年后,我终于知道了,原来此山的最高峰为372米。

许多次,想着有时间要去爬一爬那座山,或者,即便不爬上去,也至少要去山脚下转一转,看一看。也有好几次,同学们说起爬山,我和几位同学就提议去爬那座山。甚至有几次,几乎要出发了,可总因为这事那事,最终却未能成行。

总以为毕业遥遥无期的中学时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了。直到毕业,终究没能如愿去那山上或山脚下看看。离开那所中学后,我也再没有回去过,更无缘去看在我心中已成为解不开的一个结的那座山。即便后来中学一毕业,我离开家乡来到长沙,站在岳麓山上,在长沙远郊一座小山坡的校园里,我依然对未能去登中学旁边的小山而耿耿于怀。

参加工作后,我渐渐淡忘了中学校园不远处的那座山。突然间,对海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向往。

在一个共同的假期里,我和一位由同学而同事的好友,几乎没做什么准备,便各骑一辆自行车,从安徽的长江边奔向海边。

本来设定的目标是杭州,可那时没有导航,仅凭一张地图,我们一路风雨一路艰辛,跌跌撞撞地骑到了浙江平湖县(现在已改为平湖市)乍浦镇。见到海的一刹那,我们虽然很兴奋,却没能像想象中那样,脱下鞋在沙滩边的海水中嬉闹、奔跑。我们瘫倒在海边,连日的疲劳如海水一般涌上来。同时,我们无比欣慰: 没能到达人间天堂杭州,可我们还是到达了风景如画的海边。第二天一早,海边看日出、海边戏海水,更让我们流连忘返。

听着我的两段故事,向往着远山的大风车,她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校园外的青山虽在近处,只是心存愿望而没有行动,始终未能亲密接触; 而在远方的大海,心有向往并迈足而行,艰难险阻之后终得一亲芳泽。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近处的青山”和“远处的大海”,能否到达,全在于我们行动与否。

于是,向往大风车的人终于出发了。

他们要去山顶看大风车。

梅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