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东
从广袤的塔里木盆地到高耸的阿尔泰山,从雄壮的帕米尔高原到富饶的吐鲁番盆地,处处留下沈久泉雕琢光与影的足迹。在他的镜头下,茫茫无际的沙漠,浩瀚无垠的戈壁,绵延千里的群山,生机盎然的绿洲——一帧帧,一幅幅,每张照片都充满了灵性,闪耀着大美无言的神韵,流淌着大象无形的诗意,跃动着大音希声的旋律,让一颗颗驿动的心,暂别尘嚣,在大自然的壮丽中升华宁静。日前,记者与这名来自新疆大地的赤子对话,一边领略大美新疆别具一格的山川之美、大地之美,一边聆听照片背后一个个动人的新疆故事……
一人一车“暴走”新疆40年
连接新疆乌鲁木齐市和乌苏市巴音沟的101省道全程300余公里,近年来被驴友广泛关注,更被誉为天山地理画廊。在新疆土生土长的沈久泉可是见证了这条路的建设与发展。“101省道最早叫国防公路,近几年逐渐被打造为天山北路景观大道。”沈久泉告诉记者,以前这还是一条土路,沿路有泥石流、塌陷的煤矿,路很不好走,约每100公里就有一个养路段,基本是开春入冬时推土养护一下。
雪后的101省道蜿蜒曲折,像一条白色的巨龙横卧山间,近看,路边布满一簇簇毛绒绒的、像雾凇般的白色野草,远方大雾弥漫山间,透露着一种神秘的朦胧美。
为了拍这几张照片,沈久泉一个人在零下30摄氏度的天里走了9天。这9天,他好不容易等到一场大雪、一个大晴天,才拍到这难得的一景。
凭借着对当地气候的熟悉,沈久泉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和地点,只为拍出独特的照片。“一年只有入冬开春季节的三五天才会起雾,很难得。”沈久泉告诉记者,“要找到有水的地方,下雪以后次日是大晴天,雪在阳光中渐渐融化,到了第三天就容易起雾。”
40多年间,沈久泉跑了这条路300余趟,对101省道的春夏秋冬,包括周边水文环境都非常熟悉。“10年前,这条路有2个水库,这几年又建了3个水库,我见证了这些水库的建设和发展”。
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艾比湖,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十多年前,由于气候问题导致湖水干涸,湖面逐年萎缩,周边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当时一下子就没有水了,挺轰动的。”沈久泉介绍,“当地的牧民和商贩骑着毛驴车到湖边捡了大量的鱼、水鸟、野兔子等。”
一系列负面影响给当地政府和人们敲响了警钟,政府决定把赛里木湖和天山的水引进去,现在环境改善了很多。“现在生态特别好,水鸟非常多,很美!到春天开春的时候,每隔三五天就有不同的鸟类飞过。尤其现在发展经济养了螃蟹,野生放养的螃蟹里面有很多蟹黄。”沈久泉兴奋地说。
1957年,沈久泉出生于新疆独山子,对于脚下的这片热土,他爱得浓烈。
天山雪水及雨水流下来形成了冲积沟壑,在谷壁雕凿出奇特景观。独山子以前叫西河坝,后来沈久泉命名为“独山子大峡谷”。这片大峡谷也是他从小玩耍的地方,就在这里的河边,他学会了游泳。雪后的大峡谷,更能显现出这里独特的地貌纹理。
冬季铺满白雪的大峡谷见惯不怪,但少有动物穿行其中。“照片中的小伙子原来跟着我学摄影,在父母先后离世后,他就回到老家放牧。”沈久泉说。艺术在于创作,为了拍摄这张照片,他提早叫小伙子把马赶下山来,于是便有了这般生动震撼的景象。
一路艰辛只为记录最独特的美
在欣赏一张张壮美秀丽的风景照片时,沈久泉回忆起拍摄时由于艰难气候带来的一系列困难。“冬季山上都没人,自己一个人在车上住,晚上在帐篷里睡的时候有风呼呼的声音。因为周边可能有野生动物,吃的喝的不能放地上,必须放在车顶。”沈久泉说。
2018年9月,沈久泉想赶在入冬前拍天山的“雪蘑菇”,就带着7人队伍上山了。他们雇请了当地的骆驼队运送行李,花了9个小时到天山博格达峰1号大本营。“我跟骆驼队说,要他们第10天来接我们下山,但是足足等了10天都没下大雪。”沈久泉回忆,“当时,一个年约21岁的维吾尔族小伙子拿了他的相机给我看,问我这个地方可不可以拍。我一看,挺壮观的,但是由于时间问题光线不对,考虑了两天,我决定和小伙子一起去重拍。”
“脚底下都是冰川、冰舌,一路走来实在是太艰难了。我们拿绳子绑着对方,两人相距五六米远,万一其中一人掉下去的话,还能用绳子把他拖上来”。历经3个半小时的路程,沈久泉和维吾尔族的小伙子到达海拔约3500米的顶峰博格达峰,又坐在那儿等了两个小时到日落时分,终于拍到了绝美的蘑菇大石头。拍完后,他们赶紧下山,一路上基本上伸手不见五指,而沈久泉由于膝盖旧疾复发,只能跳着下山。
最后一次去拍摄冰舌的时候,当时同行的一个小伙子在冰湖旁边站着,旁边的人见状提醒:“不要站在那里,冰湖要塌了。”没过一会儿,高处的冰舌瞬间塌下!那名小伙子竟然想拍冰舌塌下的过程,然后从大石头跳到小石头,再跳到岸上。他跳的时候没踩好,直接导致髌骨骨折,整条腿都肿了。沈久泉感叹,“很多摄影照片,背后都是摄影师经过艰难跋涉拍下的,不容易啊!”
可是一路的艰辛都是值得的。沈久泉曾3次探访阿尔金山无人区,当他第4次准备进无人区时,当时正在下暴雨并伴有泥石流,当地派出所建议不要进去,于是,他们驱车返程。“我们的车队进了罗布泊,在很远的地方,看到一个指甲盖般大小的蓝宝石。”走近了才发现,这是一个碧绿色的天然盐湖。 “来到这里的时候,我感觉非常震撼,本以为这种画面只存在童话里,没想到在现实中遇见了”。
拍尽“冰与火”让更多人知道新疆
一年365天里,沈久泉有200多天在路上,平均每年跑十来趟。新疆地缘辽阔,面积约为我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为了拍张照片跑几百公里都是常事。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基本上很少下雪或下雨,夏天风沙很大,到了秋天以后,塔里木河周边胡杨林一片金色。金黄翠绿的胡杨好拍,但是多年以前,雪白的胡杨却十分罕见。
“我去过上百趟,却始终拍不到雾凇。”沈久泉告诉在南疆的朋友,什么时候下雪了就给他打电话。2009年,等了11年的沈久泉等来了机会。拍摄当天16时许,沈久泉一接到电话就赶紧准备出发。驱车1400余公里、26小时,中途只休息了几个小时,他拍到了这沙漠中的“冰雪精灵”。
在沈久泉众多的照片中,有一张心形的巨洞照片特别引人注目,拍摄地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30年间,沈久泉曾经路过几百遍,但不知道这里有这个特别的地方,后来在拜城县城开照相馆的一个小伙子那里发现,整个洞高约五六米,骆驼到了洞里只有那么一点。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迹罕至,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主要的动物有牦牛、野驴、熊、狼、狐狸等,最多的是牦牛和野驴。”沈久泉向记者介绍,“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也在阿尔金山。我在路上捡过小的藏羚羊,然后交给自然保护区收养。”阿尔金山的野驴非常倔强,看到车子后要和车并行跑,而且跑得很快,一定要超过车头。深谙野驴性子的他,用摄影定格了野驴在荒漠里赛跑的英姿。
提起冰泡湖,很多人一下就想到加拿大的亚伯拉罕湖,可沈久泉经过探索,发现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之称的赛里木湖也有这等罕见奇观。赛里木湖海拔约2070米,每年开春到五六月,满山都是红黄蓝紫的花,可冬季气候严寒、大风呼啸,气温下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
沈久泉的拍摄线索源于他的一个摄影师朋友,可是赛里木湖太辽阔了,他找了3个多小时也只发现一些散碎的冰泡。就在他冻得几乎绝望的时候,在一片雪雾中,突然发现远处湖面上出现隐隐约约的白色大小圆形。为了拍摄赛里木湖的冰泡,沈久泉和妻子在零下41摄氏度的天气里,跪在冰面上,用布擦干净冰面,拍下中国唯一的冰泡湖。在他面前,一幅美妙的巨型冰泡画卷徐徐展开——大冰泡像从湖底长出的巨型蘑菇,大大小小的冰泡错落有致,在冰天雪地中透露着飘逸灵动的神秘感。
透过沈久泉的镜头,新疆的许多风光逐渐为人所知,甚至成为“网红”景点。“我经常会给参观我照片的人讲述每一张照片的拍摄背景和故事,就是为了宣传我们大美新疆。”沈久泉说,“希望通过我的作品,带领大家发现新疆的美,把新疆介绍给广大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