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当监护权与隐私权冲突时 咋办
来源:法治安徽网 阅读量:10000 2020-09-18 09:38:39

核心提示

翻看孩子日记本、查聊天记录、安装监控监督孩子学习等,这些在家长看来监护孩子的做法,是否侵犯了孩子的隐私呢?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隐私应该得到特殊保护,但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克减性更加明显,受到的限制更多,因为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生存能力较弱,要想顺利成长,必须让渡部分隐私利益以便为家长充分行使监护权创造必要的空间。但当监护权与隐私权发生冲突时咋办?本期说法和您聊聊这个话题。

近日,一段“14岁男孩报警称被父亲用摄像头监控”的视频引起社会公众热议。视频显示:家长因长期不在家,担心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成绩下滑,为了督促孩子学习,安装了摄像头进行监控。孩子报警称受到父亲监控,父亲反问孩子:“你有多少隐私?我是你什么人?我不可以监控你?”

监控定位 亲子间隐私引热议

除了上述14岁男孩报警称被父亲用摄像头监控外,还有一位一年级女孩的妈妈,在家里安装了一个云台摄像头,即使人不在家,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监视孩子有没有按时看书、坐姿是不是端正。这位妈妈还时不时通过摄像头对讲功能喊:“坐直一点。你在看什么书?怎么又看动画片?”

随着科技的发展,监控、定位等成为家长关注孩子的手段。当孩子们表示不满时,家长们往往以“为你好”这句话作为借口。

家长是否可以监控孩子,在近日的一项随机采访中,学生们普遍对这种做法表示理解,但同时认为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且监控探头也有死角,这样的做法治标不治本,孩子需要的不是监视,而是实际的陪伴、沟通和理解。

受访家长则持两种观点。一些家长表示,以爱的名义安装监控器监视孩子的行为,偷看孩子日记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沟通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当家长以爱的名义侵犯孩子隐私的时候,孩子会觉得不被尊重、理解、信任,个人自尊会受到极大的伤害,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或逆反心理。

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家长有权利知道孩子的一切;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在上大学前,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甚至认为翻看孩子的日记也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寻回教育本意 平衡监护隐私权

装摄像头监控孩子,这种家庭教育形式会有效果么?

对此,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韩英伟直言:“摄像头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监督作用,但长久下去,势必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具有合理性,有侵犯子女隐私权之嫌疑。”

韩英伟说,未成年人隐私权有其特殊性。未成年人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其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发展尚不成熟,其隐私权受到一定程度的法律限制。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依法对其享有监护权,这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教育情况享有知情权。从法律上讲,私自翻看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个人信息、披露未成年人隐私等行为涉嫌侵犯孩子的隐私权。父母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侵权责任,但基于父母对孩子监护权的法律规定,可操作性不强。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这其实是如何平衡家长的监护权和孩子的隐私权的问题。在郑宁看来,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隐私应该得到特殊保护,但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隐私权的克减性更加明显,受到的限制更多,因为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生存能力较弱,要想顺利成长,必须让渡部分隐私利益以便为家长充分行使监护权创造必要的空间。婚姻法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民法典规定,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依法,监护人有教育、管理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义务,有权利也有义务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和生活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所以不能用未成年子女的隐私权来抗拒、架空父母的监护权。

郑宁同时认为,用监控来督促孩子写作业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从长远来看也并不可取。忙于工作的家长安装监控监督孩子学习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但应当提前与孩子沟通协调好。家长需要找到合适的陪伴方式和教育方法,避免低质量的关心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影响亲子关系。父母和孩子间真诚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远远要比通过冷冰冰的机器进行监控更有效。否则,这种看似无形的监管,实则带来有形的压力。因自律往往比他律更有效。

郑宁认为,父母或他人随意翻看孩子的手机信息、微信、网页、信件、日记,随意搜查孩子的房间、书包、衣物等行为是侵犯了孩子的隐私,但从法律执行的角度看,立法禁止规定能起到效果吗?调查显示,76%的网友认为立法禁不了父母偷看子女隐私,因为这项规定在现实中没有可操作性,只有10%的网友认为只要子女敢于举报,就能够禁止。

尊重孩子隐私及时干预不良行为

家长如何平衡自身的监护权与孩子的隐私权呢?

郑宁认为,父母应尊重孩子的隐私,选择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和足够的信任,让孩子在一个相对宽松、充满尊重的环境下,轻松快乐地度过青春期。但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正面沟通,并及时干预未成年人出现的不良行为,如有逃课、抽烟、酗酒、浏览黄色网站等行为时,家长采取查阅孩子手机,搜查孩子的房间、衣物等行为,就属于行使监护权的权利,是监护权里的监督权和知情权的具体体现,因为这是为其健康成长而采取的保护措施。

韩英伟则建议家长,增强法律意识,了解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特殊性,并加以尊重,加大对未成年人独立人格、正确三观的教育。

韩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