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淝河乡新集村是个多年的贫困村,分三个片区,新集片、曹桥片、孙岔片,全片区农户基本全靠田间地头的收入维持生活,综合地亩约为7200亩,其中每年小麦种植面积约为6800亩。这里村民的生活平静,直至记者收到村民一系列线索举报,才牵出了事关村民利益的大事。
谁领走了秸秆清运费
记者据线索人胡某提供的材料看到:2018年3月13日至4月30日,蚌埠市委第十二巡查组对怀远县开展扶贫专项巡查,2018年6月6日巡查组对淝河乡反馈意见涉6类19个问题,并要求整改。淝河乡人民政府根据市委巡查组的整改要求,于2018年9月15日至9月17日对红星村等四个贫困村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0日的会计账目进行了清查,并于9月16日向新集村委会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至此,2016年午季秸秆清运费62600元去向浮出水面,这正是线索人胡某代表村民集中反映的问题之一。该《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新集村委会5日内收回该村2016年白条支付的午季秸秆清运费62600元,开具正规票据,重新履行支付手续。截止本轮巡察结束,仍未整改完成。
线索人胡某带着情绪说:村民没有领到秸秆清运费这笔钱,都是虚假冒领的。
记者带着“虚假冒领”的疑问,调查新集村2016年村委会支付村民午季秸秆清运费62600元领取情况,试图揭示真相:
问题依据一:
巡视组认定的秸秆清运费62600元明细,时间是2016年8月23日。
该件上有三个经办人员分别为:批件人胡胜(原村委会主任因其他原因已免职)、经办人张松(原村委会成员、会计,现任新一届村委会总支委员)、证明人胡允金。然而胡允金认定领款签字不是本人签署,并提供给村委会证明:
问题依据二:
明细表里秸秆清运费签字领取的22人均表示不是自己签名。该证明的提供者新集村陶言磊书记这样说的:干活没拿到钱的村民经常找村委会和乡里,乡里主要领导就安排乡纪检、村委会、村纪检、经管站成员,按照花名册一个一个的上门联系这些村民获取的。
孙本顺是贫困户
崔怀利村民等,都有证明(不一一列出)。
新集村监委会主任许祥喜提供的证明,特别说明了两点:字不是本人签的,监委会公章也不是我所掌握的监委会公章。线索人说那么这个63000元(巡视组认定62600元)的账面签字及公章就是虚假、冒领的。
问题依据三:
报销“走程序”的做表造册是否符合程序
另外线索人提供的还有新集村贫困户维修房屋、环境整治用工补助花名册、绿化植树用工补助花名册、环境卫生用工补助一览表、村临时用工补助说均是虚假造册。
综上单据从时间上看是2015、2016、2017年的发生的单据, 记者依据单据进行了调查得知,签名不但不是本人,甚至有的不是新集村村民而是杜撰虚拟人名,而且利用贫困户、老弱病残及死亡人员的名字冒领。
以上报批人原村委会主任胡胜告诉记者,那些单据都是为了其它开支,干其它事没地方报,就是走了个程序,也向县纪委说清楚了。
线索人胡某说 :村委会的钱就这么胡乱走账冒领,这些款项怎么来的,怎么出的,按规定村级财务情况要定期向村民公布,我们从来没见到过。
多处单据里显示经办人是张松,记者约见张松本人,见面后询问是记者立即扭头上车走人,撂下一句话:不是该你们问的。
据现任新一届新集村委会书记陶言磊介绍,他接手时,村账户余额10万左右,但新老两委班子欠款近50万元左右。经常有村民去村委会讨要干活工资、机械费用、饭账、干部工资等,造成村委会的口碑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村里的干群关系。
记者问及秸秆清运费补贴事宜,他说:他接手后秸秆清运费都是按照补贴资金规定执行的,清运、整理田间地头的零落秸秆,每亩也就2块多钱(清运费),还有禁烧时的服务费每亩约3块钱,再就是秸秆打捆什么的,这个费用都是有其他专项资金支付。这样就是按全部6800亩午季算下来清运费最多不超15000元,实际也不可能全部种植6800亩小麦。我接手后2019年清运费总计支付了5000多元,至于整改要求的秸秆清运费是2016年午季,1252亩,支付了62600元,每亩计合50元,太离谱,村民不认签字,也没领取,整改要求退款,该谁退,谁领走了这笔钱,村民们期待不折不扣地落实市委巡查组的整改要求。
7月16日,淝河乡党委组织委员张志国(分管宣传)告诉记者:该乡今年初人事调整幅度很大,他和纪检书记都是年初调整人员后来的,具体情况还要等纪检书记从党校学习回来再给予答复。
(王旭东 安徽法制报 法治安徽网记者 吕宏伟)